校学字〔2019〕208号
校内各相关单位:
《吉林大学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试行)》经学生工作部2019年第41次部长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学生工作部
2019年12月11日
吉林大学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不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育人本领为重点,坚持政治统领、服务大局,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能力,坚持精准培训、全员覆盖,坚持联系实际、从严管理,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担当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二、目标任务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着力提升培训规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构建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通过教育培训,使辅导员更好地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为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1.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辅导员培训学习的中心内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通过读原著、悟原理等学习形式,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实践基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扎实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强化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宗旨和作风教育,开展党内政治文化教育、廉政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品行作风。
3.深入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培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责任,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辅导员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将辅导员培训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统筹安排入职培训、业务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训,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使辅导员的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育人能力明显提高,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成效显著增强。
4.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专题培训、委托培训、挂职锻炼、国内交流、海外研修、网络培训等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培训形式,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每名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至少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加强培训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辅导员培训考核评价制度。突出学风建设,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三、培训对象及主要措施
1.学院分管本科生工作党委副书记
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理论武装为根本,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着力帮助参训人员更新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引导参训人员能够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的阶段特征,按照学校育人工作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好一线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
主要措施:(1)选派副书记参加国家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2)按照学校党委组织部培训工作安排,在校内适时开展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的集中学习培训。(3)根据工作需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和业务辅导,每年不少于4次。(4)每年举办1期校外培训班,赴井冈山、延安、遵义、兰考及吉林省内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5)适时选派副书记赴海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6)主动发起或积极参与“红色园丁”学生工作论坛(沙龙)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7)依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每年举办1-2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络培训班。
2.一线专职辅导员
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提升育人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对辅导员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教育和实践锻炼,切实帮助辅导员夯实理论基础,锤炼过硬本领,养成优良作风,为履行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9项工作职责,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1)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2)按照学校干部培训工作安排,在校内适时开展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的集中学习培训。(3)根据工作需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思政工作专题报告和业务辅导,每年不少于4次。(4)每年举办1期校外培训班,赴井冈山、延安、遵义、兰考及吉林省内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5)结合辅导员岗位要求,分批开展英语、计算机、领导力研究、公文写作等工作技能培训,确保4年内实现轮训。(6)根据工作需要,积极选派学生工作干部赴教育部、省市等地方政府、兄弟高校和边远地区挂职交流;适时选派优秀辅导员赴海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7)主动发起或积极参与“红色园丁”学生工作论坛(沙龙)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每2年举办1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8)依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每年举办1-2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络培训班。(9)每年开展新入职辅导员培训,确保每一名新入职辅导员参加不少于3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
3.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
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班团建设指导和日常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班主任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育人功能,协助专职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和学业发展指导,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等工作。
主要措施:(1)按照学校干部培训工作安排,组织参加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的集中学习培训。(2)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思政工作专题报告和业务辅导,每年不少于2次。(3)每年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1次。(4)每年组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集中培训,培训时长不少于16学时。(5)各学院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开展专业教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集中培训和工作研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评价机制。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谋划辅导员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定期开展督查,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2.严肃培训纪律,营造良好学习风气。进一步规范培训教学管理,将辅导员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成果作为评价学风情况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官方微信、“红色园丁”论坛沙龙、《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等载体,扩大学习交流,实现培训成果共享,推动培训成果转化。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不断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会同学校党校办公室、人文社科相关学院,从掌握教育理论、熟悉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热爱学生工作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中选聘兼职教师,建立高质量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4.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按照《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通过项目立项方式确保辅导员培训经费得到切实保证和高效使用。加强培训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大专项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