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大学生 > 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 正文

行政学院 王馨瑶
发布日期:2025-04-02

“政”学无涯,以梦为马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行政学院2018级 王馨瑶

小档案

王馨瑶,女,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树高千尺,不忘沃土。感谢母校的栽培托举,使我站高望远,得以俯瞰更宽广、更美的世界。感谢师长同窗的点化助益,时光将名为“成长”的邀请函寄送与我,而给予我奔赴未知的勇气的是身边各位。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我也将登攀不止,一路向前,怀抱天下为公的胸怀描绘初心蓝图,秉持敢为人先的赤子之心奔赴理想!

人生信条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You’re not early. You’re not late.(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你没有领先。你没有落后。)

——引用自《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佚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馨瑶自高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便立志为中国政治理论创新发展而奋斗。她以梦为马,探寻政学答案,用勤学苦读的精神丰富自身理论,用脚踏实地的态度做学术研究,更不忘履责于行,积极帮助他人。努力终有回报,王馨瑶被评为2021年度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继续践行着“天下为公,志在大同,文韬武略,问鼎苍穹”的理想信条。

勤学苦读丰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王馨瑶深知打好学科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勤学苦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是她走向专业的第一步。“大一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起床,买一杯豆浆,6点20就已经到了经信二楼的一间教室里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半教学楼关门”。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经信教学楼成了王馨瑶在大学里最常去的地方。路上的一花一草、窗外的一叶一木陪伴了她读完了一本又一本书,见证了岁月积累起来的成长。四年来,王馨瑶一直保持年级第1的成绩,平均绩点达3.95,获国家奖学金等6项奖学金。2019年,她参加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剑桥暑期政治学短期课程项目,修习Comparative Politics以及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with Brexit Aspect,以全A成绩结业。漂亮的成绩单和丰厚的奖学金背后是王馨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追逐理想政治的坚定脚步。

“为了防止上课走神,我总是会坐在第一排”。王馨瑶认为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天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可用的时间却是固定的。所以,王馨瑶会在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把知识点消化理解完成。课上的时间留给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课下的时间留给了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王馨瑶会把老师推荐的书目都找来阅读,广泛地吸收专业上的知识,开拓自己在政治学上的眼界。除了推荐书目,她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主动寻找相关书籍阅读。

努力没有尽头,学习不知疲倦。因为奔赴热爱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政治学是王馨瑶自高中起就种下的梦想。这颗幼小的梦想种子自高中时代的初见欢喜,到大学时更加坚定地选择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再到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涯的细分钻研,越了解它一分,就会越喜欢它一分,越热爱它一分。高中时,王馨瑶常常借助阅读课外书籍来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正是在这一次偶然遇见中,王馨瑶就彻底沦陷在了政治的海洋中。“政治学是永恒的困惑”,它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而不断地发展,始终不会有最终的答案和唯一的结局。这正是政治学吸引王馨瑶的所在之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政治学理论的繁荣发展,时代的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人去探寻中国政治学的高度和深度,王馨瑶希望通过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推动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

笃行不怠做学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馨瑶觉得关在象牙塔里不会常有科研上的创新和学科上的进步。她的目光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和图书馆里的书籍,而是把目光洒向祖国大地,深入社会调研。她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科院国家智库项目等6项科研项目,以第三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1篇,独立撰写总计15万字的研究报告,同时以第二作者身份提交的3篇政策咨询获得省部级政府的肯定性批示。这一串串的数字背后,这一份份的报告之下是王馨瑶为“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箴言写的生动注解,也是她怀着虔诚之心脚踏实地做学问的最好证明。

王馨瑶在参加宁夏红寺堡镇调研与支教暑期实践活动中,共深入红寺堡镇8个村庄、3所小学,开展了覆盖近1800名学生的支教活动。在了解到宁夏红寺堡是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时,一个关于移民社会适应程度的研究正在她的脑中慢慢形成。在宁夏火轮高吐的时节,王馨瑶和同伴们安排好计划,教书解惑和村庄调研两不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们在当地10余村庄开展调研活动,白天深入走访收集资料,晚上围坐桌边撰写报告,陪伴她们的只有宁夏那片闪亮的星空,照亮追梦人脚下的道路。“熬了好几个通宵,有的人黑眼圈都到嘴角上了,那个时候真是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王馨瑶笑着说道。最终,作为第二作者的她撰写出《宁夏红寺堡地区移民社会适应研究》调研报告,编定成册印刷出版。这是她和她的团队笃行不怠、日夜奋斗取得的实质性成果。

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直到那次我在宁夏红寺堡做支教与调研活动时才明白过来。”王馨瑶经过一番实践探索之后,她认为责任心是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品质。学术报告不是文采飞扬的长篇大论,也不是理论堆积的空中楼阁,而是深入实际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造福某一人民群体而研究出的成果。实践调研的经历教会了王馨瑶这个道理,也让她带着这样的初心和责任心去做学问。于是在后续的学术研究中,她有了更多与现实关切的思考角度和个人见解。

履责于行助他人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勤学苦读和脚踏实地让王馨瑶在追梦的道路上闪闪发光,她也一直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学校和社会。作为吉林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她起草制定《吉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将所学知识化为实践应用,进一步推进学生代表大会常任制度建设。在学生会,她和伙伴们共计解决落实学代会提案140余件,线上线下解决同学问题近500件。王馨瑶总怀着一颗敏锐的心,及时察觉困难所在,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为同学们真正办实事。为了缓解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紧张情绪,她组织校内四六级模考活动,帮助更多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为了保护同学们雪天上下学的安全,她组织雪地铲雪工作,清除安全隐患;为了安抚疫情隔离同学的情绪,她自发组织线上打卡活动,带动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诉说着王馨瑶的学生工作成果,但这些都不及同学们一张张的笑脸。

四年来,王馨瑶一直积极组织和参加学院活动。作为行政学院学生会主席,她用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带领行政学院的学子们共同进步。148场学生活动、354项具体工作中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一次次活动和一件件工作充实了她的课余生活。在2021年,她带领学院学生会独立承办五四党史健康跑1921核心打卡点,紧跟时代议题,活动影响广泛,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于次日早间报道。

王馨瑶也一直热衷于校园外的公益实践。心怀“天下为公”的王馨瑶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几经辗转,她来到了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鄂温克旗进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34天的志愿服务中让她感受了疫情中的互帮互助和人文关怀。她还组织参与“致敬最美逆行者”志愿陪伴项目,对接各地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抗疫一线工作者中需要帮助的医护家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身为时代青年,身为吉大学子,身为政治学人,王馨瑶心系家国,心怀天下,用自己的无悔青春成为点亮疫情阴霾下的一盏灯,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

回顾大学的四年时光,王馨瑶用自己喜欢的戏剧表演学的三个流派来概括。“大学里一是要做‘体验派’,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二是要做‘表现派’,给自己表达锻炼的机会;还要做‘方法派’,学会汲取别人的经验。”过往,她以梦为马,为大学四年的旅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未来,她将怀着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和愈发坚定的青云之志,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为实现中国政治理论创新而砥砺前行。

(研究生记者 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