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展示了100名研究生及100名本专科生获奖学生代表的风采。我校学生杨庆宇荣登《人民日报》百名国奖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杨庆宇,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获评吉林省“十佳大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2区JCR1区发表论文1篇。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0余小时。


四年前的盛夏,杨庆宇怀揣白求恩精神的火种,跨越千里山河,从孔孟故里奔赴北国春城。从那一刻起,他的医学生涯便如晨曦初现,开始了他心中对人类健康的无限追求。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在学术的沃土上默默耕耘,用青春与汗水浇灌出一朵朵医路的繁花。他心中自有一种无畏的使命感,渴望成为一名像白求恩那样杰出的医学人才,奉献自己的力量,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书山逐梦,笔底生辉
医路伊始,杨庆宇便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座右铭。四载寒窗,他如一株向阳而生的青松,将晨曦与星辉凝成笔尖的墨痕。他每天提前预习课程,专心听讲,课后不止温故而知新,且善于自我总结,逐渐形成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四年间,他以加权绩点3.93、加权均分93.48的傲人成绩连续四年夺得学习与综合测评双第一,84门课程中有67门满绩,29门超过95分,荣获国家奖学金四次,此外,还获得了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白求恩十佳大学生、省优秀大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等三十五项荣誉。更在推免季以“优营率100%”的成绩,叩开北医、协和等顶尖医学学府之门,最终他选择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继续深造。
科研问道,探微求真
在杨庆宇的心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临床医生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与理论的深刻,更在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从大一开始,他便积极投身科研工作,选择了眼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了吉大二院眼科中心,并主持了一项省级大创课题,围绕角膜屏障修复展开深入研究。在科研过程中,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发现,BMP4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ZO-1,能够显著促进角膜上皮屏障的修复。面对生物利用度低这一难题,他与化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携手合作,研发出了一种温敏凝胶——泊洛沙姆-EPL,成功将BMP4包埋在其中,突破了眼部用药吸收率低的瓶颈。两年的时间,他熟练掌握了角膜缝结、Western blot、PCR等多项实验室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2区期刊《Contact Lens & Anterior Eye》上发表一篇文章。
杨庆宇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总能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四学年,他将三年来的科研成果加以整合,提出新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带领团队在全国最高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中斩获国家二等奖和吉林省一等奖。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对科研的执着与对知识的热爱,亦是他勇于突破自我、不断超越的坚定信念。
躬行践履,赤子担当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学医的青年,杨庆宇深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同样,他也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医者,必须具备奉献与服务的精神。学生工作的舞台,是他践行“医者仁心”的缩影,从清湖畔到校部楼都有他兢兢业业的身影。在组织活动时,他总是尽心尽力,精益求精,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作为团委MM协会负责人,他将千头万绪的党务梳理成井然有序的经纬,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作为文体委员,运动会方阵的铿锵步伐、八极拳赛场的飒爽英姿,皆是他以热血浇筑的青春图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始终以“传灯者”的姿态,参与学术与经验的传承,多次受邀进行学习经验分享,为学弟学妹们指引学业的方向,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让经验的光芒照亮了四届同窗的前行之路。
仁心济世,步履山河
志愿服务是对白求恩精神的薪火传承,是对医者仁心的深刻感悟,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023年暑期,杨庆宇参与了“重走白求恩路”的社会实践,他与团队走访了王安镇的小街巷,感受那片土地的生气与希望;通过支教课程,他为孩子们播撒了梦想与希望。在实践过程中,杨庆宇带领团队完成了8篇媒体报道和17篇实践日记,编写了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设计了110页PPT与1800字的支教教案。寒冬腊月,他参与“破冰活动”,带领志愿者清扫新疆街道路上的积雪,确保同学们安全上下课;在2021和2022年的寒假,他作为领队参加了母校的宣讲活动,向高中生们宣传吉林大学和白求恩医学部,激发了更多人的医学梦想。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更要求“白求恩传人”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仁爱之心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琴心剑胆,风华灼灼
课外时光,杨庆宇如轻舟徜徉在丰富多彩的文体世界中,沉浸在大学岁月里。他自幼习琴,十级中阮技艺炉火纯青,大学期间依然坚守这份热爱。从大一起,他加入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民乐团,成为中阮演奏员,参与了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新年音乐会等十余场演出,把民族音乐的韵味传递给成百上千的吉大学子,并在大艺展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和省一等奖。然而,杨庆宇的才华并不止于音乐,他也活跃于各类体育赛事。在毽球赛场上,他连续两年摘得校赛亚军,展现出卓越的运动天赋和坚韧毅力。他深知,强健的体魄是保持竞技水平的基础,也是支撑他前行的动力。每周三次的健身房锻炼,三年来的坚持不仅铸就了他的钢铁意志,也为成为一名卓越的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相信,艺术滋养灵魂,体育锻造身心,而医学的精湛与温暖是他最终追求的目标。

漫步在智者曾徜徉的林荫古道,仰望校史馆穹顶下那些如星辰般璀璨的先贤身影,杨庆宇的胸膛中激荡着传承的炽热。而今,他携着黑土地赋予的“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凌云意气,即将奔赴未名湖畔。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白求恩精神为灯塔,在医学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努力成为一名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卓越医务工作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深知:真正的医道,在手术刀尖的精准里,在患者眼里的微光中,更在每一步踏碎荆棘的笃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