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谱青马华章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柏岐

小档案
何柏岐,男,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49门课程满绩点。现任吉林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红旗奖学金等荣誉3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优秀结项),参编书稿一部,于CSSCI来源期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现已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很荣幸获评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这是对我本科四年所有努力的最高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前路的巨大鼓舞。感激我的母校吉林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学术氛围给予了我成长的无限可能;感激我热爱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我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感激我敬爱的导师韩喜平教授,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厚重的人生阅历与睿智的人生智慧都深深影响着我;感激一路上指引我前路的所有老师、传授我经验的学长学姐、陪伴的成长的同学。“十佳大学生”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未来我定将不灭薪火,接续奋斗,带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继续书写属于吉大人的篇章。
人生信条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勤奋为楫,研思不辍
告别本科生活几个月后,再次回想那段岁月,何柏岐用“以自如之心应对所有期待,知行合一直面重重挑战”予以概括。在四年富有挑战的本科生活中,何柏岐以自如的心态追求自己所配得上的最高尚的东西。漫漫求学路上,何柏岐始终将“成长为一名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深埋于心。他借着一颗平和却向往挑战的心不断攀登高峰,以对学术经典的严谨专注,对现实世界的赤诚关切,以及躬身力行的实干担当,使自己的青春故事闪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画卷中。
勤奋为楫,横穿时空;载舟现实,研思不辍。自大一入学以来,何柏岐就以严谨刻苦的态度对待学业。他在无数个夜晚独自挑灯夜读,钻研经典,深耕细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字字句句深植内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思维。在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他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现实的理论,埋首经典,也要关照现实。他自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将对学术理论的热忱融入对现实的关照。在韩喜平教授的带领下,何柏岐加入有关“人民至上”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思想教育研究》。他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甚少的现实出发,以大学生教育和红色文化之间的联系为研究方向立下国家级大创,并最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何柏岐说:“大一的自己总会想自己离“人民”二字是那样遥远,总会问自己,这深邃的理论和斑斓的世界何时何地能与我产生联系呢?”而今何柏岐已然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出色的回答。他用文字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闪耀于平凡生活,在追求无尽真理的征途中扬帆远航。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身体力行,诠释担当。浸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下,何柏岐深知实干与奉献方能托举青春之火,他将整个本科献给了学生工作,献给了火红的共青团事业。何柏岐在实践中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服务现实相结合,做一个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干家”。从班级团支书、学院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到吉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一路走来,何柏岐以实际行动定义着岗位的意义。同学们更加便利的生活,孩童天真烂漫的笑脸,微电影展播时传递的能量,这星星点点的正向作用推动着他成为一个心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马院学子。除却学生工作,何柏岐还将大量时间献给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他参与起草研究报告《吉林大学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汇报与优化对策建议》,研究报告获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同志的肯定性批示,为校企联动的高效衔接贡献青春力量。他长期坚定地进行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陪护,助残项目帮扶等多项志愿行动。在疫情期间,他始终以志愿者、宣传者、守护者等多重身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学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静水流深,在实践与志愿服务中,何柏岐更深刻认识到了为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真善无言,在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中,他将青春蓬勃的朝气注入祖国大地。
和每一个青年人一样,何柏岐成长的路上充斥着时代洪流下的迷茫与焦虑。从初入校园的紧张青涩,到面对压力的泰然自若,何柏岐用“自如”概括自己在这漫漫航程中的成长与变化。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何柏岐也多次陷入与他人一样的焦虑,在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中,何柏岐幸运地找到了让自己舒适的平衡点。“当一些事情自己控制不住的时候,就让自己放下对它的焦虑,放下不合常理的期待,进入一个很自如的奋斗状态。”这是何柏岐与时代的焦虑洪流对抗的经验。以自律应对自己的迷茫与内耗,以踏实走好每一步路时的喜悦与满足抵消成长的迷茫,不被外部声音裹挟,不过分关注他人评价,是何柏岐对“自如”二字的诠释。在与焦虑和压力的斡旋中,何柏岐逐渐学会自如,他始终坚信,青山万重,激流深水,所有出发终将一一抵达。
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回看这一路的成就,何柏岐感恩前行路上恩师的谆谆教导。师从韩喜平教授,何柏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为学之人。潜心治学,韩喜平教授以温润睿智为何柏岐清扫求学路上的荆棘。一本本精心挑选并赠予的书籍,一篇篇亲手修改过数十遍的文章,一次次对细小成就的肯定与鼓励,都引导着何柏岐成为一名更好的治学者。躬身垂范,韩喜平教授带领着何柏岐投入最广阔的大地,教导他用生活感知知识,以学问为人类服务。知行合一,韩教授鼓励他将青春热血融入工作实践,学思践悟书写青马华章。求学四载,幸逢恩师领路,何柏岐得以翻越重重高山,到达更远彼岸。
在成为一名研究生后,何柏岐牢记着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担当,即以实践的理论改变世界。研究生期间,何柏岐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宣传部见习副部长(学生兼职)、党支部书记。新的岗位是新的责任、标准和担当,何柏岐将努力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何柏岐会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牢记使命,恪守担当,在身体力行中将拳拳热忱融入灿烂时代。于科研方面,何柏岐希望在研究生生活中真正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从大国边疆到田野乡村,从实地考察到调研访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何柏岐希望自己能切身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实干和实战中磨炼自身,在服务大局中增长才干。
展望未来,何柏岐只相信丈量过的路会以知识的沉淀与升华回馈他,祖国大地会告诉他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急不得,我在路上,也一直会在。”何柏岐将用研究生两年的时光慢慢打磨自己,扎根基层,躬身力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面对成长与前行路上的诸多挑战与孤独,何柏岐提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对何柏岐而言,最高价值的高尚,就是让他的幸福真的属于千百万人。这句话使他永葆追求真理的勇气,大胆追求一切高尚的东西。面对未知的前方,何柏岐会永远心怀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对历史文脉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关切,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在对高尚事业的憧憬下,在对千万人的幸福的追求中,以青年人的勇气与决心扎根祖国大地,踔厉奋发、守正创新、牢记使命、接续薪火,为高尚事业洒下青春的灿烂光辉。
回望母校点点滴滴,何柏岐送上了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与祝福。何柏岐希望大家可以把握当下,在希望中栖居,以勇敢的心乘风破浪。愿大家珍惜大学期间的所有遗憾与获得,把握灿灿青春的每一个当下,一步一脚印,以实干化解迷茫焦虑,坚信所有出发终将一一抵达。愿众多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赴光荣与梦想,肩负民族重托,扛起时代重任,矢志不渝,共同谱写“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