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大学生 > 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 > 正文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雷双银
发布日期:2025-03-26

“雷”厉风行,学研“双”全,“银”光闪耀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雷双银

小档案

雷双银,男,汉族,重庆开州人,中共党员,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红旗奖学金、白求恩医学奖学金、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白求恩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吉林大学优秀学生、吉林大学优秀团员等40余项荣誉奖励。SCI期刊《Aging》(IF=5.9,中科院2区)审稿人,主持参与国家级等课题研究6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发表EI论文1篇、完成中华牌杂志重点号约稿1篇。将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攻读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杨弋教授。

获奖感言

吉大,极大,是海纳百川的多元体系。可化为勤学钻研之神圣学府,求实创新之巍巍殿堂,青春洋溢之盎然校园……在这里,所愿遂心,有梦即可启航,有风即可翱翔,一切皆有可能。

南阳,北雪,是跨越千里的坚毅抉择。承蒙学校栽培、师者指导、朋友鼓励、亲人陪伴,来自西南山城偏远小镇的我在这方孕育着无限可能的陌生土地,不卑不亢,勇敢点燃了自己的医学梦想。

拼搏,勤恳,是追逐梦想的必经之路。图书馆里埋头苦学的最后一盏灯,清湖边旁迎面吹来的最后一缕风,二教走廊余音绕梁的最后一声响,新疆街上川流不息的最后一辆车……在这里,艰苦奋斗的日子里,镌刻着我最珍贵、最真实的青春岁月。

暂别,重逢,是再续华章的命运之轮。与吉大的八年之约,早已深烙于心。这里既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我将带着吉大教予我的坚毅果敢、独立自强、从容淡然,重新出发,从“心”出发,继续在吉大的润土上谱写与众不同的璀璨华章。

人生信条

微微星辰,亦可蕴藏汪洋大海;前路漫漫,不畏踏上白医征程


“在未来,我将谨记‘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牢记母校教予的为国奉献的本领,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中追求卓越,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为母校争光,为祖国添彩!”在吉林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上,雷双银作为毕业本科生代表如是说。

从低分“卡线”进入吉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习,到专业唯一1人高难度基础课程“生理、生化、病生”全部满绩、五大临床课程“内、外、妇、儿、神”全部满绩;从年级的“无名小卒”,到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从无缘新生奖学金,到连续三年以加权均分、平均绩点年级排名双第一的成绩3次获得国家奖学金……雷双银稳扎稳打,以实干勤勉的精神为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科研精神领前行

2018年,雷双银从西南山城的偏远小镇起航,一路北上,跨越两千余公里,选择扎根在北国春城。这位怀揣着医学梦想的少年,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勾勒出了一生中最坚定、最纯粹的弧线。

雷双银第一次接触科研是在开放型创新实验中。透过一台充满年代感的显微镜,他看到了Nissl染色后小鼠大脑海马组织承载着的奇妙的生命符号,焕发出迷人光芒。正是“这束光”,让零科研基础的雷双银开始“啃硬骨头”。也正是因为这份与神经科学结下的奇妙缘分,研究生阶段,他毅然选择将目光聚焦于神经病学。

“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遇到过很多的困难,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雷双银说本科期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便是团队一起做科研、打比赛的经历,与队友们克服重重坎坷完成项目的点滴成为了他青春最美的回忆。

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他带领组员在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潜心打磨两年,从刷试管、装枪头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到熟练掌握提gDNA、转染等实验技术,最终顺利结项。在这期间,他自拟大纲,把论文写作祖国大地上,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梯队期刊《科学通报》发表1篇论文。

为进一步培养科研能力,他还自主学习了两门涵盖科研训练的全英课程。随着科研思维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雷双银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担任SCI期刊审稿人。另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已被中科院2区SCI期刊《Human Genetics》接收录用。

雷双银积极投入到跨学科研究和各类竞赛中。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用党的先进理论引领科学研究,探索抗疫精神、党史学习体系、白求恩精神等在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参与多项党团课题研究。除此之外,他参加了“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他和团队成员包揽了双赛道奖项,分别斩获了科学探索类国家级一等奖、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二等奖。

扎根大地肯实干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导”。雷双银从入校开始,就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在贵州、重庆、吉林等多地多机构开展了10余项志愿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超1000小时,连续五年获评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为解决实际问题,他通过家访支教、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撰写3篇共计5万字的调研报告,获吉林大学优秀调研报告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脚下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尽管学业压力大,课程繁重,但雷双银始终秉持“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热心服务同学,于学校、学院团学组织多个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勇于创新,获吉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追光的过程中,更要成为一束光。”雷双银毫无保留地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帮助同学答疑解惑,多次受邀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团队一起整理了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内窥镜学等多门课程的电子版复习资料,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谈起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科研、实践、学生工作等事项时,雷双银说:“功夫用在平时。”从刚上大学起,雷双银就保持着早6晚11的作息,活动范围也基本就在图书馆、教室、食堂和宿舍的几点一线。“专注做好每一件小事,慢慢来,机遇等着来。”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温故知新,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可以非常从容地应对考试并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成为一名“多边形战士”。

拳拳至诚报国心

从“卡线”进吉大,到十佳大学生,这条路,雷双银走了五年。他说除了自己的坚持和自律之外,还有老师和家人在身后的默默支持。每当自己很累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家人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给他鼓励。课程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也给了他很多帮助,让他不断在医学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忙碌”“艰涩”“感动”……雷双银用这几个关键词为自己的五年青春做出了总结。当回忆起本科的学习生活,他坦言由于忙碌的专业学习,还有一些遗憾等待读研期间继续弥补,比如多多陪伴家人、用心感受吉大的生活……

谈到未来规划,雷双银说他将师从杨弋教授,攻读医学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神经病学,立志攻克难题,至诚报国,把毕生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读研是新的开始,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自由发展,继续在学术领域深耕,完成科研课题。同时,希望自己发扬白求恩精神,让年少的医学梦想开花结果。

微微星辰亦可蕴藏汪洋大海,前路漫漫不畏踏上白医征程。“我将倾尽所有践行白求恩精神,志为神圣医学殿堂不灭的灯火,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雷双银坚定地说。他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伟业新征程上不朽的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