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梦正当时,智驾向未来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班级
汽车工程学院2020级6班

小档案
汽车工程学院2020级6班,共计35位成员,自建班以来,围绕着“1个方向、4大抓手、X项成果”,形成了“1+4+X”的班级建设经验。班级现有党员7人,共青团员34人,班级荣获先进团支部、院十佳班级等荣誉。平均学分绩点3.06,共计9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奖助学金,累计金额27.03万元,44人次获得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12人获得推免资格,保送到吉林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推免名额占专业总推免名额26%,班级保研率达34.4%。班级共计80人次获得科研竞赛荣誉,其中多人获得全国性竞赛金奖银奖等荣誉。20人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国家级项目五项。11人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 文, 15人次申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班级共计85人次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等荣誉十四项,实践时长累计2430小时;共计参与六十一项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时长累计5155小时。 15人次担任学生组织核心职务,42人次工作于学院团委等各类学生组织。
班长寄语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在吉林大学度过了快四年难忘的时光。四年来,我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示了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谱写了一曲青春的赞 歌。如今,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回首往昔,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运动会上挥洒的汗水, 图书馆里刻苦的身影,都将成为我们珍贵的记忆。作为班长,我相信大家即使前路漫漫,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即使受伤难过,也可以开怀大笑,把泪光当作勋章珍藏。希望大家都能藏一片 星光在人生旅途的背包里,照亮前路所有黑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弹指一挥间,汽车工程学院152006班这个大家庭已经一起走过了三个春秋。三年前的秋季,35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少年相聚在南岭校区这一方天地;三年来,他们以梦为马,勇往直前,在课堂上专精覃思,在教室里废寝忘食,在操场上奋力拼搏。三年后的今天,152006班同学中,已有7名党员,15名入党积极分子。12人获得推免资格,保送到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深造,书写了推免名额占车辆工程专业总推免名额的26%,班级推免率达到34.3%的傲人成绩!
轰鸣思想发动机:党团一体,文武双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班集体给予同学们的是一种归属感,让大家在进入大学之初便有了寄托。团支书是这样形容六班的:“团结,温暖,向上。”看似简单的几个词语践行起来却十分不易,三年时光走过,同学们从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变为相亲相爱的家人。在同学们的共同经营下,六班变得越来越温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152006的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里,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学习环境。
团支部召开团支部会议、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日活动、外出实地观光等活动共计91次,荣获2021年度吉林大学先进团支部。在文体活动方面,152006班团支部一直致力于促进班级和谐,培养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除此之外,36人次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在新生杯足球赛、太极拳方阵等比赛中,都有152006班同学积极参与的身影。丰富的经历与锻炼,让班级这个概念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也让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班集体中,152003班的同学们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收获了友谊和宝贵的人生经验。
压紧学业离合器:严于律己,勇往直前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152006班的同学个个严于律己,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他们勤奋刻苦,一丝不苟。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在纪律方面,他们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他们从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不逃学,自觉维护班级纪律,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自入学以来,班委成员把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班级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开展学习小组模式,以班委成员领头、带动其他同学的形式开展局部带动全部的互助学习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使152006班的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同学们优良的 学习态度,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进行学习小组评比,在良性竞争的氛围下,让班级同学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截至目前,152006班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58,班级第一名绩点达到 3.99。自2020年起全班共计9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解放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合计金额高达27.03万元。共计44人次获得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即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152006班的同学们仍然不骄不躁,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良好品格。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他们都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他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即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依然勤奋刻苦,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他们深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进步。
铸造研学变速器:锐意进取,百尺竿头
细雨飘洒墨痕干,求知苦苦钻研间。152006班的同学们一直致力于将班级培养为“学习与学术并进,成绩与科研齐飞”的班集体,在大家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三年的积累,班级共计20人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模块化仿生蛇形机器人》等6个课题被评为国家级项目并顺利结题。其中孟蕴豪负责的《基于柔性触觉感知的智能汽车人机协同交互系统》项目被评为汽车工程学院唯一重点领域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优秀结题。共计13人次参与科研训练、开放性创新实验,另有9人次参与《中国智能座舱分级评价测试白皮书》等课题研究。
班级共计11人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人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其中,孟蕴豪参与发表一篇SCIII区论文,田家骁以第二作者投稿一篇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孟蕴豪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一项专利:“一种基于触觉感知的个性化驾驶员坐姿匹配智能座舱装置”。共计80人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芯创杯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源于班级同学提出新颖独到的想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班级同学善于打破常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见性的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勇于质疑老师和同学的观点。
活用知行万向节:心怀大我,躬身实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个班级里,每个同学都心怀大我,始终将集体荣誉置于首位。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大家总是积极向上,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每当班级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总是伸出援手,共同努力,不分彼此,共同进步。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心怀大我,所以我们的班集体才能如此团结和谐。
更重要的是,152006班始终秉持着至诚报国的信念。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学习上勤奋钻研,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在公益活动中献出爱心。他们相信,只有真诚地报效祖国,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繁荣。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怀揣着至诚报国的信念,班级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同时152006班每一名同学都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服务社会。怀揣着理想与情怀,积极投身课外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之中。在社会实践方面,班级1人加入校级青马工程培养计划,共计85人次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 14人次获评优秀青马工程学员、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实践时长累计约2430小时。班级成员累计参与志愿者活动六十一项,参与志愿献血6人,获国际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志愿服务时长共计5155小时。
抗疫期间,152006班同学积极投身家乡、学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班级累计抗疫志愿服务时长达1367小时。其中,孟蕴豪曾担任南岭校区十公寓临时党支部楼层负责人。除此之外, 152006班共计15人在公管委、创新创业部等组织中担任部长、副部长等核心职位,42人次工作于吉林大学招生协会、吉林大学大学生广播站等部门。
全班同学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积极服务社会,在班级委员的组织下,班级同学共同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等主题班会及团支部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同学之间更加团结,班级凝聚力也大大加强,以思想指导实践, 以行动回馈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52006班人立志在点滴小事中磨炼自己,争当德才并重、勇于开拓的大学生,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谱写事业华章。力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务他人”,正是152006班大家庭的真实写照。
结合以上所述, 152006班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每个人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都在班级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团结和谐的氛围,是六班的宝贵财富,也是同学们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今后六班人会以更高的标准、更多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一如既往,不忘初心,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