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逐梦青春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班级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21班

小档案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21班由33名同学组成,其中中共党员10人。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班级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学院第一。在奖学金评比当中,获国家级奖学金2人次、国家级励志奖学金5人次、社会奖学金5人次、校级奖学金37人次,各类奖助学金累计12万余元。全班大创项目参与率100%,其中国家级项目10人次;开放性创新实验参与率100%;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获奖10人次;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人次。全班同学积极参加社区清扫、关爱敬老院老人、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活动,班级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11名同学获得推免资格,6人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前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等高校继续深造,向多个前沿领域进军进发。
班长寄语
有朋自远方来,四年前,来自天南海北的33位同学来到了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最终组成了652021班这个集体。回首往昔,属于我们的独家回忆历历在目。记忆里的第一次班会,青涩的我们从陌生到一点点熟悉;记忆里的很多实践课程,我们共同讨论,畅游知识的海洋;记忆里的疫情封寝,我们相互打气,共克难关;记忆里的班级聚会,我们把盏言欢,畅谈理想与未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昨天才步入吉林大学的校门,如今已经奏起离别的笙箫,我们也向青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感谢一路来的风雨让我们成长,感谢一路来的陪伴让我们不再孤单。有朋自远方来,又赴远方。我们即将各赴前程,追逐理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顶峰再见。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652021班是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奋斗、朝气蓬勃的团体,33位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汇聚到这个集体,怀揣同一个梦想,为同一个目标奋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彼此了解、相互帮助,慢慢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大家庭。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652021班的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3名同学中有10名党员,党员人数在年级中位居第一。同时,班级同学都能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班委会,帮助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在院党委和院团委的主持下,班级先后组织了学习建党一百周年、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班级通过组织在线观看党的二十大、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伪满皇宫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爱党情怀,一起为先辈们的事迹欢呼流泪,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不间断的学习中,同学们饱含爱国热情,用思想做帆,以行动为桨,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英雄是行进的引领,榜样是时代的标杆
身为地学部的一分子,652021班的同学们积极学习黄大年精神,参观黄大年纪念馆,了解黄大年老师的先进事迹,深刻领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追求创新,勇攀科研高峰”的学术精神。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丰富思想内涵,提高思想觉悟,在学习、生活中,立足本职岗位,以黄大年老师为榜样,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黄大年精神,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创新意识,潜心研究,不懈创新,立志成为可堪大用的新时代地学人才。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652021班同学大多选择继续深造,班级内11人获得保研资格,其中保送吉林大学1人、保送清华大学1人、保送浙江大学1人、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保送中国科学院大学1人、保送哈尔滨工业大学5人。成绩只是一串数字,而在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刻苦,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更是652021班同学们对“少年强则国强”的不辜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652021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共获得各类奖助学金63人次,获校优秀学生5人次、院优秀学生13人次、校优秀学生干部6人次、院优秀学生干部9人次。“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班级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及素养,班级累计各类各级竞赛获奖58人次,斩获众多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等奖项,充分展现了吉大仪电学子的专业技能和精神面貌。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二等奖5人次;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2人次、省级三等奖2人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4人次、国家级三等奖3人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三等奖4人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1人次、省级二等奖1人次;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人次;其他各类校级奖项14人次,院级奖项10人次。每一份获奖证书都是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相互鼓励的最真实写照,也因此,同学们的友谊变得越来越深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秉承着理论结合实践的仪电精神,652021班的同学们十分珍惜能在实验室中将理论落地为实践的机会。入学不久,在学长们和老师的鼓励之下,同学们便陆续申请加入了学院的216+开放实验室。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每天与他们打交道的是电路板、示波器、电烙铁,他们放弃了假期,日复一日地埋头于电路与程序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个实验、一场场活动、一次次比赛,奋斗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校级、省级、国家级的获奖证书是对奋斗者最好的回馈。652021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他们是战友,更是亲人。
聚焦实际问题,打铁还须自身硬
652021班时刻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工程师作为目标,把握各种交流实践的机会,积极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寒假期间,同学们依据学科特色,结合实际科研问题深入调研,并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寻求解决方案,参与国家级项目10人次,参与省级项目13人次。同学们在各企业参观中感受文化氛围,在兴城实习中探索知识的应用。从一汽工厂、计量所到长光卫星,深入了解多家企业,了解专业相关应用领域,开拓专业素养,从理论延伸到工程,从书本走向社会。大三暑假,652021班来到了辽宁省兴城市进行实践学习,在这里,同学们追随着地学前辈的脚步,在罕有人至的野滩上跋涉,在瓢泼大雨中扔下雨伞,在炎炎烈日下围拢一团,只为获得更准确的探测结果。同学们一起奋斗,学习知识,领略团队精神、工匠精神、学术精神。坚忍磨炼,只为有朝一日成为栋梁之材。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蓬勃的朝气则让青春更绚烂
652021班积极举办各种集体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不同的乐趣。首山之游,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博大胸襟,更锻炼了同学们的毅力和耐心。清明南湖之行,同学们在解放碑下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并深切体会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用庄重的入团誓词与革命先辈共鸣,用放飞的风筝寄托对牺牲者的思念。伪满皇宫博物馆之行,通过陈列的资料与物品,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坚定了努力肩负时代重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心。“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和其他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大展身手,在增强同学们体质的同时也展现了奋勇拼搏的青春风采。在迎新晚会上,同学与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晚会的筹备,在舞台上展现自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活跃了师生之间的气氛。
身体力行,勇担重任
652021班全班10人次担任学生干部,其中包括分团委副书记、吉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会长、吉林大学牵手志愿者协会会长等。班级成员积极承担学校与学院的相关工作,协助完成学院的公众号运营、文档归集、财务报账、党支部会议召开、学生代表大会举行等事宜。负责举办仪电学院迎新晚会,丰富新生的大学生活。组织了消防文化节,增强大家的防火安全意识。开展了金秋劳动节,积极响应党中央“劳动最光荣”的号召。同时,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也承担了举办校园音乐节等线上活动的工作,为那一阶段的隔离生活增光添彩。在吉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会长的带领下,652021班的同学多次协助科协开展校级活动,“仪创课堂”“创响中国”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全校同学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获得五星社团,更是对同学们付出的最好回馈。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在大学期间,652021班获得了学校、师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包容和帮助,也在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大一上半年结束后,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报名了同一件活动——回校宣讲,向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宣传吉林大学,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吉林大学就读。
岁月无常行路难,助人乐善志如磐
依托学院成立的牵手志愿者协会,在协会会长的带领下,652021班的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万宝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南湖志愿清扫、运动会志愿者、图书馆义务值班、迎新活动等各类丰富的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同学们深切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2022年初长春市疫情暴发,全体同学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搬运、分发抗疫物资,收集、整理核酸自测结果,真正把“冲锋在前是青年人的使命担当”落到实处。
鹰隼三朝展羽翼,摧坚拔锐,与子同袍;万丈高台寸土积,泛舟共济,相知相惜,这就是65202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