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佳班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班级 > 2022年度十佳班级 > 正文

考古学院 2019级21班
发布日期:2025-03-26

探往求真 溯源溉今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班级

考古学院2019级21班

小档案

考古学院2019级21班现有学生43人,其中中共党员25人,班内23名同学担任学院主要干部职务。班级同学累计获得诸多奖项104人次,班级获评2022年长春市“高校文明杯”十佳班级;17人获推免资格,保研率达40%。班级同学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12项,其中2项获评国家级优秀结题项目;2名同学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创计划”项目负责人。全班赴山西夏县师村遗址,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共同进行田野考古实践,亲手发掘出“石雕蚕蛹”等重要考古成果,师村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班级同学各项成果分别参与到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点项目中。班级同学主持开展“东北三省一区高校考古文博学生党支部党团共建活动”。累计志愿时长9000余个小时。

班长寄语

“鸿鹄高飞,志在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四年前,我们怀揣着对考古的憧憬与热情,于吉大考古相知、相遇、相识,成为吉大考古五十载血脉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探人类之过往,溯文明之源流”,这些日子里,我们感受到吉大考古代代相继的学脉传承。先生们的倾囊相授、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师兄师姐们的关心帮助,将吉大考古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让院训成为每一位同学向往的理想境界,不断为之奋斗着、探索着。

“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活跃思想”,这十六字田野考古方针是吉大考古赠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珍宝。它伴随着我们在晋南沃野接受了酷暑的煎熬、风雨的洗礼、求知的艰难,最终让我们练就过硬本领,无愧于这把手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将带着吉大考古的使命与荣光,继续走向未知的人类过往,投射出照亮未来的夺目光芒。

李广泽

2019级考古班班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二届本科生,班级同学以“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活跃思想”的吉大考古工作方针为信条;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为己任,力求在中国考古学前所未有之黄金时代,书写新时代吉大考古人的独有风范。

求学向深,学有所成

征途漫漫,义不容辞。在考古学领域,全体同学共同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班级同学整体学习成绩优异,全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6人次,其他奖助学金10人次,数次获得校级荣誉称号。“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无畏前行的勇气和为国为家奋斗的激情缺一不可。班级同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新时代吉大考古人的使命,砥砺前行。

专注科研,业有所精

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稳居全国前两名,在双一流A+平台的支撑下,班级同学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班级同学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12项,2名同学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创计划”项目负责人,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学生奖学金支持。

班级同学具有国际视野,紧紧把握学术前沿,不断拓宽和延伸思维。系统地参与“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项目”及俄罗斯科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课程培训。不断加强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线上实习,奠基学术人生。把田野当做科研创新的实验室、夯实本领的练兵场。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和训练,取得优异成绩。

专业实力,有目共睹。班级同学争做考古路上的实行者和行动上的实力派,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曾引述的“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这句话牢记于心,亲手发掘出数枚“石雕蚕蛹”等重要考古成果,使神话照进现实,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成就与重大贡献。发表的《山西夏县:考古学课堂搬进师村遗址》文章、发掘工作及田野考古实习教学系列考古发现得到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刊载,师村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秉承吉大考古的优良学风,班级同学坚持从实践出发,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亲身实践继续印证考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夯实本领、了解考古工作一线,班级同学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曲阜鲁国故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南京博物院茅山工作站、丹棱宋代墓葬群、临淄披甲村墓葬群等文物保护一线工作单位开展发掘、整理、调查工作,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建立起紧密联系。

坚定理想,不忘初心

班级注重思政建设,发扬又红又专的吉大青年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上,共发展党员22人,现有党员及预备党员25人。

班级以考古为杠杆,激发支部活力,积极主持开展“东北三省一区高校考古文博学生党支部党团共建活动”,引领地区专业发展方向。为抗击疫情贡献班级力量,班集体不断激发班级创造力,自创疫情防控暖心歌曲、漫画,鼓舞人心,得到广泛好评。在勇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致力讲好青年故事,撰文或采访内容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课堂之外,班级还参与录制《人民日报》《我在田野学考古》纪录短片、吉林广电《追梦田野》大型纪录片和中央电视台“万人‘云’考古”活动,传递吉大考古青年声音。从能力提升到奉献社会,班级同学携手并进,共创佳绩,获评2022年长春市“高校文明杯”十佳班级。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班级同学累计志愿时长9000余个小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工作中,班级同学热情高涨、精神抖擞,积极参与到地方和学校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团队事迹被“吉林大学党员先锋”公众号报道。

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不断扩大班级影响力,班级运营的公众号“时空挖掘机”获世界级考古奖学金,举办的公众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获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吉林省金奖,成为学校育人的经典案例。通过举办“吉大宝藏”系列文物盛典、讲座和活动,以自制影片、讲解相结合的形式深度挖掘文物内涵,为全校师生带来文化盛宴的同时,又以学术真知陶冶学子情怀,宣传吉大考古50年的丰厚学术底蕴,加强考古成果传播,引导广大群众认识中华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考古事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为我们深刻领会考古学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2019级考古班全体同学必将传承前辈衣钵,把握时代脉搏,致力文化发展,讲好考古故事,立足吉大考古双一流A+学科平台基础,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