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佳班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班级 > 2021年度十佳班级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1班
发布日期:2025-04-02

筚路蓝缕启黄埔思行善政是初心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班级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1班

小档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1班由30名同学组成,其中中共党员29人。班级累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97人次,累计金额达18.67万元。班级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专业竞赛奖项47人次;发表论文17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达300余人次。班级10人担任15个院级以上学生组织主要职务;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5000小时;获得各级荣誉称号57人次。班级共有9名同学保送至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

班长寄语

爱一个人太累,所以我爱了30人!

首先要感谢大家4年来的支持。作为第一届本科生,我们从零开始,带着所有人的期望和祝福,开启了各种尝试和探索。“人应尊敬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这是老师们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激励我们391801班前进的动力!在学校、学院和辅导员程思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391801班携手赢得了“十佳班级”这个荣誉!

大学生活结束了,但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足以炫耀的职业,而是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穿越人海和云海而来,又奔向学海和花海而去。今年的毕业季,没机会好好挥手告别,愿再相见,我们都能独当一面,成为厉害的普通人!


有这样一个集体,团结友爱,同心协力;有这样一个集体,活力四射,个性张扬;有这样一个集体,轻舞飞扬,永不言弃;有这样一个集体,努力拼搏,奋勇向前……他们就是吉林大学2021年十佳班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1班。

作为吉大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初创的“黄埔一期”,3年前,他们响应国之号召,自八省十地而来,齐聚春城,共承马院本科初创之宏愿;3年后,他们铸牢思政之魂,向四海五湖而去,分赴南北,将践行为国育贤育才之初心。他们是同学心中“有理想信念、有信仰情怀”的青年小马,亦是师长眼中“有扎实学识、有责任担当”的思政传人;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深厚,胸中所学涉猎广泛,信仰坚定……

点点星光汇聚银河

如果为各班挑选代名词,那么团结、富有凝聚力一定是1班的最佳标签。粒沙聚高塔,滴水汇汪洋。每一个集体都是靠着磨合与积淀才成就满分默契的。从起初班委们积极组织各类团建破冰活动,到后来整个班级彼此熟络,真正同心一力,是他们的团结,构筑了这个有爱的集体。

“作为班长,我们经常跟同学们说要团结一心。我们始终相信,一盘散沙永远经不起什么风浪。”班长高畅、杨秋松这样说道。

作为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1班全体同学面临的很多挑战是未知的,党团工作的顺利筹备与开展完美地诠释了班级的默契度与凝聚力。1班全体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全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目前有正式党员9名,预备党员20名。近100%的入党率展示的是1班的漫道求索与奋进卓越。

除此之外,同学们积极承担学院工作,创办学院本科生公众号“吉晓马说”,搭建起信息传播、交流分享的桥梁;建立了学院首届团学组织建立的开创性工作,带领大家建章立制,策划开展丰富的党团活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响应国家和学校学习“四史”的号召,在1班班委们的精心组织和班级同学的建言献策下,班级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月历”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10余次,日常更是有宣传委员自告奋勇在班级群中分享当日重要时事新闻,班级同学自主交流、自由讨论,浓厚的学术、政治氛围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建立起来。

守正创新,党团凝聚,他们终于在这次的十佳班级评选中脱颖而出,为班级建设留下自豪的一笔。

有人冲锋陷阵,也有人呐喊助威。“他们在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班级管理协调且舒服,大家都很积极,办事效率极高。”辅导员也对他们的种种工作给予了十分的肯定。

依恃怒放方是灿烂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们三年间步调一致,锐意进取,在学习上他们一丝不苟、认真且专注;作为班集体的一份子,他们朝气蓬勃、温暖和谐。

他们建立了专门的学习互助与信息分享群,一帮一地不让任何一个“战友”掉队;在课下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作业,明确方向、做出规划;期末复习时大家互相帮助,分享学习方法与笔记……他们的眼里藏着一片银河,里面有对未来的期盼、实现目标的决心,还有那份热爱集体、珍惜友情的温情。他们的点滴努力成就了班级,而班级支撑着他们的梦想,让他们相互扶持攀登,一起相会于山顶。

功夫不负有心人,1班在学业上取得了傲人成绩:三年间,共计9人次获国家级奖学金,42人次获校学年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累计金额共达18.67万元;36人次获得校院优秀学生、校院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推免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在学业上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成就自我、成就班级的同时,1班不忘为学弟学妹们搭建信息分享平台,主动分享经验,组织开展系列“经验分享会”……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母校,回馈学院。

除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外,1班在学术理论、科研创作方面还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探索。从大一的兴趣读书小组到大三的青年文化书院、学术沙龙,他们于会议上各抒己见,于言论交锋中锤炼思维、打磨立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CSSCI核心期刊、专业相关软件著作权、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大赛、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北大论坛……都能看到1班同学奋斗拼搏的身影。科研赛场上的骄人战果不仅展现出1班的同学们卓越的学术能力与出众的综合素养,更凸显其无尽的青春活力以及昂扬的精神风貌。

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

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扎实学术理论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1班同学铭记于心的信念。

从学三年来,1班同学共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达300余人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汽红旗文化展馆、长春解放纪念碑等地都有他们一路探寻的执着;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是他们的日常;走进省委机关接受骨干培训是他们格外珍惜的机会;面向国际舞台,他们彰显着中国青年力量……

志愿活动更是班级的“热门”项目,班级近半数同学主动参与献血活动;课余时间,他们会前往鼎新图书馆手把手教新生预约位置、借还书籍;“蓝信封邮筒”是班级的通信大事,他们用心陪伴留守儿童,努力让他们不再孤单;到福利院和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跟孩子们聊天也成为每月固定行程,他们试图用爱的阳光点亮“孤独的星光”……爱总在转角处不期而遇,志愿活动中真挚的感情也在一次次的碰撞中生出绚丽的火花。

2020年,班级一位同学突然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续治疗急需大量资金。得知消息后的1班全体同学毫不迟疑,尽己所能捐款出力,还召集身边力量贡献爱心。不到24小时,班级累计捐款7480元、学院累计筹集资金近4万元,一缓该同学的治疗资金之困。在这位同学处于昏迷状态的半个月时间里,班级同学们每日询问、关心同学病情,在她脱离了生命危险后,同学们又常常陪她聊天,与她一起回忆从前发生的事,心与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社会实践到志愿活动,小小的温暖都跳跃在时光的缝隙里,牵动着班级的脉搏,渐渐融化了所有人心头的冰尖,每个人在班级中都获得了不同的力量。他们的青春在拼搏的汗水中交织、融合,终于拼成那不负韶华的3年,酿成那历久弥香的琼浆。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从学三年,30名志存高远的青年小马,观中外世情,思社会发展;立教育理想,塑职业情怀;在马研马,知马懂马,打造班级品牌,形成班级特色模式;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终成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