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记吉林大学2024年度十佳大学生
哲学社会学院2021级本科生 房安国

小档案档案
房安国,男,汉族,中共党员,哲学社会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吉林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2024年度全国“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吉林大学2024年度十佳大学生,现已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从齐鲁大地到北国春城,从大一到大四,于我而言,在吉林大学读书、学习、工作的1300余天是幸福的。在本科第四年获评校“十佳大学生”,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是对自己奋斗青春的最好告白。
一路以来的成长,跌跌撞撞,也踏实坚定。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平台、感恩师长的教诲帮助、感念同门的提携支持,是大家的托举才有了今天的我。同时我也想对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说,吉林大学一定会是你一生念念不忘的温情母校,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牢记“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吉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人生信条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敬识牖民谊,唯怀安国心。房安国于学习科研中不断求索,于实践调研中砥砺前行,于服务同学中彰显担当,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人民心头,引领时代浪头”的青春篇章。
爱智求真,美德笃行:以满腔热忱投入学术
高中时期,房安国就对哲学、社会学略有涉猎,在“6选3”中他选择了政治、历史、地理,成为一名纯文科学生。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担任学校国风大同社社长、文科奥赛班班长等职务,组织策划了聊城一中第三届社团成果展示会,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进入大学后,房安国就读于哲学社会学院,在孙正聿、孙利天等大先生的影响下,他在书海中遨游,苦读笨想;于田野中笃行,慎思明辨。三年间,他以38门课程满绩、专业课均分93分的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更以雅思6.5分(阅读8分)的优异表现,展现跨学科学习的卓越能力。曾获国家奖学金、吉林银行奖学金、太平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高清海优秀学生奖等奖助学金36项,目前已保送至本专业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继续深造。
本科期间,房安国所学的专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这是一门事关国计民生的学科,将所学知识与考察民生实情、增进百姓福祉相结合,成了他努力的方向。房安国积极投身学术科研,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新业态劳动者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网约车司机群体为例》并顺利结题,项目研究期间,他对吉林、山东、四川、辽宁等5个省份80余名网约车司机进行了深度访谈,回收整理问卷1 200余份,撰写的咨询报告《推动新业态劳动者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基于对聊城市28位网约车司机的深度访谈》被聊城市东昌府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采纳。同时,他跟随导师参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委托课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并独立撰写了学术论文3篇,其中一篇被CPCI国际会议核心期刊收录。此外,他还作为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获得“挑战杯”揭榜挂帅国家级特等奖、“挑战杯”红色专项吉林省一等奖等各 类竞赛奖项十余项,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他的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被问及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时,房安国是这样回答的:“我一直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社会保障这门学科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二者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年来,房安国参与了各类专业调研十余次,在大二暑假带队开展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吉林省项目,在桦甸市、扶余市的16个街道/乡村进行入户调查,完成问卷500余份,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中心“优秀访员”,用实际行动“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饮水思源,笃实求新: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
作为一名社会学类专业的学生,房安国深刻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他走出书本课堂,奔赴田间地头,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大一学年,他入选学校“求实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在暑假跟随团队前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开展支教活动。在通榆县边昭学校,他担任班主任和政治备课组组长,负责两个班级60余名同学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准备教案,晚上盯完最后一节自习后顶着满天繁星回到宿舍,忙碌且充实成为他在通榆的日常。房安国表示,“虽然辛苦,但是与学生同吃同住的这段日子是我最纯粹最幸福的时光,在三尺讲台上,我体验着,奋斗着,也在成长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正是这次支教的经历,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爱农”的种子。
回到学校后,在校团委、院团委的支持下,他牵头组建了“北辰”社会实践团队,面向全校招募本科生,先后为通榆县第一中学、通榆县实验高中等6所学校1000余名学生提供线上学业指导,获得当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这段话给了房安国以莫大的鼓舞。他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号召,与同学们一起,三年间8次前往通榆县、桦甸市、扶余市等8县12镇26村开展助农兴农、文化润乡等活动,打造“数商兴农”直播间4个,开设田间课堂,培训种植大户累计超2000人,相关事迹受到吉林省电视台等官媒的报道。
在学校提供的广阔的实践平台上,房安国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大二学年暑假,他跟随团队前往长三角地区,聚焦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走访调研腾讯科技、上汽大众、中创新航等高科技企业,撰写相关调研报告2篇12万字。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装备制造
车间,房安国参观了国产大飞机C919,并作为学员代表与学校校友、C919总指挥贺东风同志进行交流。他表示,在国产大飞机上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也对“吉人天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先后前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参与“思源计划”八校论坛、“全球青年胜任力”论坛,做《推动我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言,展现了吉大青年学子的精神面貌;在大三学年暑假,他前往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交流访学,追寻大钊先生革命足迹,感悟“家国情怀”。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在行走中开拓视野,在实干中增长才干,收获满满。
高举旗帜,以身作则:怀大我之心淬炼担当
房安国的家乡位于鲁西平原的一座小城,这里诞生了“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从小,房安国就听着繁森援藏的故事长大,“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孔繁森精神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大一入选学校“星火燎原”计划,大二成为同年级首批发展的学生党员,房安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房安国积极宣传党的理论,传递党的声音,所在团支部已有半数同学发展为党员,带领团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吉林大学“先进团支部”,个人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团干部”。他入选了学校首批青马工程“菁英计划”并担任班长,开展品牌活动30余场,打造吉大青马的样板工程。作为吉林大学唯一一名入选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的学生,他三次前往中央团校、广东省委党校培训学习,策划“三校四院五联合”教育援疆活动,在新疆建立首个高中“青马工程”示范基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开展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前往河南省郑州市垌头村进行社会实践,形成10篇超1万字的信息专报并推报至团中央。在2025年度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式上,他作为学员代表作主题发言,得到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点名表扬。他在担任长春市基层街道团工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期间,联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团队前往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开展社区义诊等志愿活动12次,参与策划“青年夜校”20场,个人累计志愿时长超1000小时,获评吉林大学共青团2023年度“最美志愿者”。
从鼎新楼到东荣大厦,从学生组织到校部机关,房安国的身影遍布在学校各个角落,用心架起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桥梁,用力为同学们做实事。他以最高票当选吉林大学第二十九届学生会执行主席并成为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组织全校43个学院联合开展“青年大调研”活动,向学校8个部门递交提案,解决图书馆占座等学生校园学习生活问题120个,策划荧光夜跑、“先锋论坛”辩论赛、“励志·立志”训练营等多项品牌活动,参与师生5万余人次,全面提升校学生会的认可度与影响力,个人连续三年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获吉林省2023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同时,他担任院团委副书记、新媒体中心主席等职务,立足学院本职工作,全面参与学院“智搏杯”、新生第一课、“花生派对”迎新晚会等大小活动200余场,编辑审核推文400余篇,撰写各类材料50余万字,帮助学院连续三年获评吉林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团委”,学院公众号首度获评吉林大学“十佳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房安国表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院、学校的支持帮助,以实际行动回报学院、学校,全心全意服务同学,是自己坚持学生工作的初心。
青春向北,吉人天下。三年来,“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吉大精神与“爱智求真,美德笃行”的哲社情怀早已浸润到房安国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房安国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时刻牢记自己吉大学子的身份使命,以“北上精神”为指引,讲好吉大故事,传播好吉大声音,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做得像样,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