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辅导员赵军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赵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9月生,管理学硕士,副教授。自1997年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致力于创新创业工作,现担任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本科生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1997年,大四的赵军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之后他以优异成绩留校,将青春和热血投入给了基层学生工作。17年教师路,学生工作第一线,以创新谋发展,以改革促提高,赵军创新创业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绩卓然,服务社会贡献突出。2014年,作为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的他,他以四十岁的丰富阅历开拓出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新路;作为本科生辅导员的他与学生亦师亦友。对于学院,他是中流砥柱,对于学生,他是可亲可信可敬的“管院赵叔”。
理念创“新” 改革之师
赵军是目光敏锐的改革者。
2004年,赵军任职于学生处勤工助学科,主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改革和社会资源开发。他深知“实践出真知”,牵头建立了吉林大学第一个校外实践基地,将勤工助学与实践认知相结合。仅吉林移动10086客服中心这一个基地,截至目前已经为超过10000名同学提供校外实习岗位。由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赵军主导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为吉大学子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的成功使他意识到了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也成了开启他不一样的创新理念的重大契机。
2008年5月,赵军出任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年级辅导员。他结合管理学院学科特色,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任职期间,提出了“阶梯化”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建立起“教师-学院”联动创业支持体系,两辆马车并驾齐驱,推动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发展。
赵军始终认为,“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才是创新的根基。在管理学院本科生的培养中,赵军提出并践行了“阶梯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学生自入学起便接受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引导和锻炼,以“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大一的学生,其科研素质和实践思路有待培养,赵军推行“代班”制度:每个新生班级都有五到十位优秀高年级学生引导,从跟着学长学姐“做小项目”起步,计入年终评奖评优。大二的学生,学院专门配备了“管理学院青年创新创业大讲堂”,广邀名师,拓宽视野。至今院级“大讲堂”已完成195讲,所邀讲师遍布海内外名校和商业战场,为吉林大学校级“创业大讲堂”中坚力量。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熏陶和培养,几乎全部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学院此时予以师资支持和资金供应,为其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在赵军的推动下,长春市众诚集团也在管理学院设立了专门的“百万奖学金”,用以鼓励优秀的管院学子创新创业,这是学校的第一笔用于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学金。吉林省华邦聚联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也为管理学院捐赠十万元人民币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大四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日趋成熟,优秀创新成果集中整理成集,优秀创业项目将被引入长春市高新创业园区孵化,而优秀的学生则将反哺学院,作为引路人指导大一学生,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不少学生从中获益颇深,“代班”制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院的保驾护航也让他们能更好更早地接触到创新创业项目。因为有高年级学生的引导帮助,教师们的教学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我们不是要每个学生都去搞创新创业,而是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新价值的思维方式。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要有能力”。自“阶梯化”培养理论付诸实践以来,学院之内创新研究蔚然成风,本科生在创新领域的立项实现连续5年增长,立项数量较2009年翻了两番。仅以2014年为例,吉林大学2013-2014学年春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中,管理学院本科生共申报课题241项,获批185项,其中国家级资助项目56项,校级项目129项,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5项。大三学生的申报比例为86%,每五个学生就四个拥有自己的创新项目,申报成功比例为校内文科单位最高。该理论也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范式,相关论文被选送为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
赵军认为,本科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方法,并不只是赢在起跑线,更是贵在加速度。赵军一直鼓励学生大学最少要读200本书。而助困政策也在这种观点上取得了突破,从最早的仅仅为学生派送羽绒服等物质资源,变成了筹钱成立图书会,采购图书发给贫困生,提供给他们精神上的帮助。
培育英才 将心比“新”
不仅在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中,在日常生活、学生活动中,赵军经常用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来引导学生,同时也鼓励同学开辟创新思维,想新事,做新事。
赵军十分重视多方面人才的培养,并用“新”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能力,规划人生。他要求每一届学生都要做出一张自己的幻灯片,展示大学成长与收获,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做有价值的事,甚至学习摄影、摄像等等,赵军认为,“在这种探索中,他们可以成为摄像高手,成为采编高手,成为规划人生的高手。”
开学第一天,赵军就会把自己的QQ,微信留给学生,方便交流沟通,平日里,他的办公室也永远向学生开放,鼓励同学在工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找他答疑解惑。在多年与不同学生的交流中他发现,大一学生往往对未来比较迷茫,对此,他研究出了一种新型“定心丸”——用反推法引导学生,根据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理想对工作地点与可能职位做出定位,并根据结果帮助同学分析问题,找到差距,规划大学生活。有时他也会遇到一些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他意识到你问我答的旧方法是不行的,便主动查找心理交流方面的资料,甚至特意在办公室养了一些小鱼,来帮助紧张的同学放松下来。
管理学院本科生创新风气蓬勃,创业氛围也十分浓厚,这与赵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坚信:“本科生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要靠创业导师的扎实基础引导,更要靠学院的坚实后盾保护。”
在各个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除赵军自己担任指导教师外,他还起到了桥梁作用,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联系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形成了“教师——学院”联动创业支持体系。赵军牵头连结创业导师和优秀学生,他本人也为3项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学生自大一起便接受创新创业的专门教育,对于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有热情的学生将通过组队选拔,由学院配备金牌教练组织参赛。所组队伍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在赵军的努力下,老牌“挑战杯”金牌教练李北伟教授、周柏翔教授都参与到支持体系中,学院内部也涌现出了新金奖费宇鹏老师、曲然老师等一批优秀青年导师。院内周期性组织各项目组集中展示,导师集结一堂共同点评,以交流竞争机制推动项目成长。
在坚实完备的“教师-学院”创业支持体系之下,管院师生在各项大型创业赛事中大放异彩。仅2014年,收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北极光-清华”公益创业赛、“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宝洁精英挑战赛等4项大型创业赛事的金杯,作为绝对主力为吉林大学捧回优秀组织奖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目前仅2011级本科生集体,已有4个团队的项目在长春市高新区创业园开始孵化,相关创业案例被编写选入中国百优案例库。学生们真正把纸面上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了真刀实枪的创业突破。
赵军会经常为参赛队伍进行培训,并提出个人建议,有时为了项目,甚至需要加班到十二点。学生在省外比赛时他也都会赶往现场为学生加油鼓劲,即使特殊情况不能到场,也一定安排接机。
赵军还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硬件设置。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特批南岭校区交通楼7层的教室作为项目办公室,以学院内部立项形式给予重点项目万元资金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始组织项目组集体赴高新区创业孵化园考察培训,协助学生进行公司或社会团体注册,对接MBA、EMBA校友为优秀项目提供发展意见和风险投资,这些举措让学生有勇气也有底气走得更远。
除了创新创业项目,在日常学生活动中,赵军也格外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举办篮球赛,赵军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比赛当中增加新颖的小节目。他在管理学院有一句名言:“如果要组织活动,就一定要创新,不能和原来举办过的一样。”
全局兼顾,独辟“新”径
赵军把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果评价为:“摸着石头过河。”而他在管理学院创新创业的路径摸索中,逐渐意识到,发展不应是一枝独秀的,吉林大学各个学院资源众多且各有特长,如果能统筹各个学院的资源,加强吉林大学各个学院甚至是吉林省各个高校的联系和配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会有极大提高。
2013年5月,在他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筹办计划两年操作历时半年的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赵军担任副院长。
除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指导,赵军也十分关注师资力量的培养,“不仅要推动创新创业在学生中的风气,更要使我们的教师内部具有过硬的素质”。身为创新创业学院的副院长,赵军先后主导了两期“TTT”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培训;一期“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一期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高端培训。培训规模涵盖校内所有一线就业教师达200余人及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教师及管理人员近80人次,为吉林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了突出贡献,奠定了吉林大学在吉林省创新创业方向的领先位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赵军的影响与带动下,整个学院形成了重视创新创业、立足实践的浓厚氛围。近年来,管理学院积极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0年度,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校级一类项目5项,校级二类项目8项;2011年度,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校级一类项目8项,校级二类项目27项;2012年度,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校级一类项目7项,校级二类项目12项。2013年度,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校级一类15项。2014年度已有33个项目列为国家级培育项目,41个项目列为校级培育项目。五年以来,共计733人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累计参与教师211人次。
一批批的优秀代表也在他的领导与教育下争相涌现: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马腾正是他的学生;吉林大学十佳班级090505班的多名同学获得过他的指导与帮助;他对以吉林大学先进基层团委和吉林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为代表的优秀党团支部付出大量心血;并且带领了吉林大学优秀辅导员、十佳团干部彭鹏老师等优秀辅导员队伍。这些优秀人才最终将走向社会回馈社会,将管院人的气度和学识汇入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来,赵军以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依托,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任现职以来,赵军参与省、校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参编著作6部。赵军本人先后5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教育部思政司、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出国,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访问学者。以访学经历结合实践成果,不断寻求学生工作的新突破,开阔视野,兼顾全局,独辟“新“径,推动新发展。
十七年夙兴夜寐,十七年润物无声,十七年创新教育,十七年亦师亦友。他是立足本职,改革求索的坚守者;他是培养能力,授人以渔的领路人;他是全局兼顾,培育英才的德育家……他将自己戏称为“孩子王”,学生的尊敬是他17年前行最大的动力,未来他仍将同这17年一样,在坚定的步伐里,走出春风化雨的师者仁心,走出改革创新的果敢气魄,走出实践创造的不懈追求,走出全国高校一线辅导员工作的欣欣向荣!
三、所获校级以上奖励
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
长春市高校文明杯先进个人
吉林大学 “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
吉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吉林大学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吉林大学“三育人”活动“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2项,省、校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参编著作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