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辅导员队伍建设 > 正文

春风化雨 痴心不移 培养奉献社会的优秀护理人才
发布日期:2015-12-25

——吉林大学辅导员王晓荣事迹材料

个人简历:

王晓荣,女,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10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学生工作24年,现担任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年级辅导员。

工作情况:

199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她,带着满腔热情投身于学生工作中;

2014年,作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育人管理,创新求索,她一直在路上。

24载不懈追求,王晓荣人才培养政绩卓然,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服务社会贡献突出。她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凭借卓越的管理能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1.公正勤恳 求索创新 踏实的坚守者

王晓荣生于1968年,1990年本科毕业后,她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中。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党办,主管学生党务工作;到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年级辅导员,24年的坚守,王晓荣兢兢业业,成绩斐然。

身为一名老党员,王晓荣对党性有着至高的追求。在学生推优入党工作中,王晓荣坚持党性考核培养,开展“五做到”,严把入党关,选取最优秀学生发展,营造清正风气、树立良好典型。坚持党小组组长定期汇报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建立了优秀的学生党员团队,发挥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身为辅导员,王晓荣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在校环境,她建立严肃公平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贫困生评选制度以及奖学金评定制度等。通过“公平”、“细致”两大准则,她也实现了八年“零投诉”、赢得了同学们的拥戴,实现了学院学生全方位发展。

带着党员的觉悟和教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王晓荣深深扎根于学生工作中。在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繁忙工作的同时,她曾亲自担任学院2003、2007、2009三个本科年级的辅导员,其中两个班级获得校“十佳班级”、一个班级获校“十佳班级”提名奖 ,她所在学院连年获得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所带的学生100%通过国家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所在公寓曾获白求恩医学部唯一的“免检寝室”称号。

多年来,王晓荣以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依托,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她本人曾获得吉林省就业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吉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长春市高校文明杯优秀学生管理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担任一部面向“十二五”规划教材副总编。王晓荣还力主创新,不断探索,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据可循,扎实中又有新的进展和突破。2013年她主持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就业压力与青年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专项,实现了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新突破。一如她本人所述,“我一直都在学生身边,我的管理方法因学生而常抓常新。”

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身负责任,王秀荣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创新管理,精深钻研,行走在践行一个辅导员、一名共产党员价值标准的路上。

2.科学管理 全面培养 智慧的领路人

“教育的两个层面,一是陪伴,二是影响。”王晓荣认为作为辅导员,应该首先是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管理者,而后还是为学生信赖的知心的朋友。

王晓荣对多年学生工作的总结,制定了学术、能力、品质全方位的培养规划。对于大一新生,除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外,她亲自安排出题,组织学院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严格管理,营造氛围,让同学们刚入学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打稳根基。同时,王晓荣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科研能力。每到假期,她都会给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外语作业、科研作业、实践作业,每学期开学有系统严格的考核与测评。通过建立“学院-班级-个人”的学业责任制,成立寝室帮扶小组等手段,实现60%以上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毕业班四级通过率98%以上,六级通过率60%以上,托福、雅思通过率超过10%,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王晓荣也有深刻的洞悉和独到的方法。她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对每名学生进行专业设计和专项训练,并通过开展课堂情境模拟,让同学们在面试中表现得更成熟自如。从职业选择的纠结到考研就业的焦虑,王晓荣从来都是同学们最信任的分析师和疏导员,往往简短几句话就会“深刻到骨子里”,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全面科学的培养、精心规范的设计,使王晓荣所带的学生专业技术、职业素养、科研外语能力获得教育部护理学专业首家试认证专家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除了全面科学的管理和培养,王晓荣还善于进行“知心姐姐”般有针对性地沟通和引导,刚柔相济,以德服人。09级新生入学时,穿着另类、举止怪异又桀骜不驯的男同学成为了王晓荣的重点关注对象。她先是通过春风化雨地贴心沟通,解开他因家庭贫困而渴望被关注的心结。同时对其生活和学习细节严格要求,关注他的细微改变,院里校里举办的各项活动王晓荣都会都要求他参加来培养其的集体荣誉感和男子汉的担当。毕业前夕,王晓荣像对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一样,亲自为他搭配衣服、多次模拟面试现场,全面指导。那年,凭借优异的表现找到满意工作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王晓荣,“老师,如果没有你的严格管教,今天的我根本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谢谢您!”王晓荣从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许多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就是在她的耐心引导、鼓励和影响下慢慢转变,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多年来,王晓荣用丰富的学术成果、凝练的管理艺术陪伴着同学们成长;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春风般的亲和力影响着一颗颗温热的学子之心。

3.立足专业 服务社会 崇高的德育家

“我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心中总有一团火。”王晓荣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工作期间,非典肆虐,王晓荣带领医院一支党员医护队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用科学的方式解决病情,不对患者产生无知的恐慌,将病情有效控制。在护理学院的学生培养中,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热心公益、医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也是王晓荣不断思考的重要工作。

育人与社会接轨,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社会调研中王晓荣了解到,长春市各大社区管理员年纪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难以完成居民电子医疗档案的建立。基于这项社会需要,她与卫生局达成共识,由护理学院组成志愿者团队,年均为长春市社区建立和更新病历档案三万余份。带领同学们在多地同时开展家庭访视活动,以生活帮扶、慢病宣教、心理疏导三位一体的长期服务方式,保证鳏寡老人的身心健康;年均开展乡村、社区居民健康宣教、健康调查1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单三千余份,健康体检200余人次;年级接力、长期开展自闭症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年均100余人次。2008年王晓荣建设了“天使心”校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示范基地,组建天使志愿者协会。经过六年的努力摸索,护理学院实现了全院学生全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这些丰富的志愿活动满足了社会需要,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为理论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源。

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王晓荣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析总结问题,她建设了白求恩南丁格尔精神论坛,通过高校联合互动,引导学生们交流思想、剖析时事。其中,“雷锋精神与南丁格尔精神论坛”获校团委理论学习研究二等奖,论坛文章《雷锋精神与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内涵及其对护生的教育意义》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科教》发表,取得了广泛影响。

立足专业特点,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让教育服务与社会。王晓荣在校内首次将PBL引入教学,改革“一张试卷考核”为多点考核,课内以小组讨论方式展开,课外推出“体验、访谈、报告”三阶段教育法,要求每名学生在五年的学习时间里体验三种以上不同类型工作、访谈三位以上专业前辈、进行三次以上公开演讲,同时提交小组报告、个人生涯人物访谈和职业领域分析作业,开展课堂情境模拟和点评,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课后追踪,开展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主体意识等专项训练,年均评价个人及小组报告二百余份。作为面向“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副总编,她还将此纳入到了教材当中。得益于此,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大大增强,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夯实基础、挖掘特色、锻炼能力、培育道德,护理学院的同学们在王晓荣老师科学多元的培养之下,成长为一代代能力强、素质高,热心服务社会的护理人,将白求恩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发扬光大。

“站在新民看吉大,站在吉大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王晓荣坚信,抓好了学生教育,就是保证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她不懈追求!怀着这份对学校、社会和祖国的责任感,王晓荣二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育人岗位,倾尽心血,赤诚无悔,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正是因为有王晓荣一样倾尽毕生心血和汗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怀着满腔热血、卓越的专业素养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坚守于学生工作中的劳动者们,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

所获校级以上奖励:

担任面向“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副总编、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精品课程教学观摩大赛主讲,荣获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吉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吉林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长春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长春市“高校文明”杯优秀学生管理个人、长春助残志愿者协会特授予“优秀助残服务团队”、吉林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十七大”征文优秀论文奖、吉林大学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