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大学生 > 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 正文

哲学社会学院 李慧婷
发布日期:2025-03-20

“慧”质兰心,“婷婷”玉立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哲学社会学院2020级  李慧婷

小档案

李慧婷女,朝鲜族,中共党员,哲学社会学院2020级劳动与训班学员。本科期间专业排名第一,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标兵、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标兵、长春市魅力团支书、国家奖学金、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小米奖学金等荣誉四十余项,现任吉林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吉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班长等职务。主持参与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国家级优秀大创项目等国家级科研八项,发表于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入选“吉林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交流项目。积极参与志愿实践,累计志愿时长1400余小时,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曾经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大学四年。四年的大学生活,有成功与欢笑,有失败与泪水,有心酸与汗水,更有指引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师哥师姐和支持我的伙伴同学。

步履不停,处处风景,目光所及皆是在吉大学习生活的点滴回忆。一路走来,一路欢歌,获评2023年度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是我无上的光荣,是我过去时间里学习成长的总结,是我大学生活的耀眼标杆,更是我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我要感谢学院对我的培养,是学院这片热土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作为一名哲社人,我倍感骄傲自豪。我也要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与好友表达衷心地感谢!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两位辅导员于士博老师、刘畅老师,以及刘培强书记,感恩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谆谆教诲与良苦用心,我深知,是他们成就了我的今天。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四年来,吉大风气、吉大品格、吉大精神早已浸润在我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日归属吉大,一生念念不忘,我会在毕业前有限时间内不遗余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们,尽我所能为学校和学院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立志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人生信条

心有正能,方能致远。


回顾过去四年种种,“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四年来,吉大风气、吉大品格、吉大精神早已浸润在我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校哲学社会学院202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李慧婷,一直秉持着“心有正能,方能致远”的人生信条。她的名字恰如其人,用“慧”质兰心 的青春智慧与“婷婷”玉立的生命姿态踏出了坚定有力的步伐,展现了她独特的风采。

奋楫笃行,文墨铸哲思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在本科学习期间,李慧婷坚持学业为先,深耕积累, 四年综合排名位列专业第一、年级第一,45门课程满绩点,以GPA满绩的成绩获推免资格,现已跨专业保研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继续深造。作为哲学社会学院的优秀学子,她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小米奖学金、东荣奖学金等十二项奖学金,获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长春市“魅力团支书”、吉林省“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赛道金奖、吉林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奖励共计二十七项。一路走来,面对吉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的荣誉,她说:“‘十佳大学生’是我无上的光荣,是我过去时间里学习成长的总结,是我大学生活的耀眼标杆,更是我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

李慧婷始终怀揣着求知若渴的心学习每一门课程。入学初,在修读《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时,她就时常与任课老师讨论乡村问题,也因此受到老师邀请,加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内生性”志愿服务力量培育与乡村公共性重建研究》中。这个过程中,她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组内师哥师姐参与文献整理、文案设计等工作,由此奠定了她的科研之路。

刮摩淬励,研精覃思。在迈开科研第一步后,李慧婷砥志研思,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赛事项目近二十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等国家级科研八项。科研路上,她坚持研学结合,在课程探讨的基础上,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商兴农”工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问题深入探索,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撰写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吉林省蛟河市“数商兴农”工程调查研究报告: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吉林省蛟河市政府采纳,对于妥善处理“数商兴农”相关问题,推动乡村经济 快速发展以及后续政策落地准备工作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致力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数 商兴农”工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数商兴农”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生态链重构研究》,分别被国家级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李慧婷坚持以国际视野攀登学术高峰,步履不停。她参与“吉林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术素养交流提升项目,以培养科研理念、提升创新思维,通过精彩的小组展示和规范的英文文章撰写在最终考核中获评A+级优秀学员,受到国外导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向世界发出了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之声。

云程发轫,思想引前行

勇毅笃行,长风万里。在校期间,李慧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担任三十余项学生工作。在担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副书记期间,她负责学院党团建设、文体活动、师生交流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工作,制作党团学习材料累计660页,撰写材料总计超15万字;整合宣传效能、凝聚组织力量,首创十六院联动读书打卡活动,活动持续24个月,覆盖1800余人次,让红色信仰历久弥新、价值永传,现已成为吉大颇具特色、极具影响力的红色品牌。

芳华诗灼,砥砺深耕。李慧婷始终以思想引领前行,作为吉林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她协助老师全面统筹学生会工作,落实全校各学院学生会深化改革工作,凝练学生会职能、精简学生会机构,深入打造更加高效、精简的学生会。分管“荧光夜跑”“先锋论坛”“求实求识”等大型校园文化赛事活动,组织全国高校联盟专题论坛等大型活动,跟进院系巡礼、丰碑礼赞等多项活动,参与人数超十万人次,审核主题推送超100期。在校学生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深入打造学生权益保障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平台,协同各方资   源搭建学生服务综合矩阵。她秉持着“打造文化精品,创新文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推进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样板间。

深耕躬行,青春勇担当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作为青马学员,李慧婷努力肩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时代浪尖,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她不忘初心,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作为唯一在校生代表,省校青马班班长赴中央团校学习,参与撰写团中央青马学员专报,获团中央阿东书记好评。同时,她协助团省委、省学联等单位开展学习“二十大”系列活动,受吉青学联、新华社媒体采访,作为唯一一名大四学生代表, 同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老师交流座谈。

她以心为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李慧婷在担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副书记期间,负责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组织近50次团日活动,覆盖2000余人次。同时,作为校级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协助组织来自22个不同学院的46名同学前往17省30多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连续两次入围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四年来,她个人志愿时长超1400小时,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她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李慧婷脚踏实地,在科研兴趣的基础上,将个人成长与农业农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她连续5个寒暑假8次带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在通榆县5镇12村开展系列助农活动。李慧婷扎根田野,从支教助学到农户培训,从深度调研到测土配方,她勇于奉献,积极践行吉大“红色精神”,将所学所研转化成为了乡村振兴事业的青春助力,她的事迹也被《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李慧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社会所需。不远万里,她协同各方在新疆库尔勒市第六中学建立了全疆首个系统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中“青马工程”培训班,并携手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共同组织推进“青衿共筑,同心绘梦”系列援疆活动,通过线上支教、实地调研等方式,一同助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她号召全体青马学员第一时间奔赴防疫一线,带领180人的团队,书写“为期54天、162顿、9500箱、76500斤”的抗疫故事,组织策划援吉医疗队子女“学伴+”支教活动,为奔赴在抗疫最前线的工作人员撑起一片“大后方”,相关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报道。

“一日归属吉大,一生念念不忘”,李慧婷这样说道。面对未来,她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她说:“我会在毕业前有限时间内不遗余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们,尽我所能为学校和学院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立志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研究生记者  丁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