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佳班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班级 > 2022年度十佳班级 > 正文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19级6班
发布日期:2025-03-26

师法自然,继志述业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班级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9级6班

小档案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9级6班现有学生31人,其中中共党员9人,班内13人担任学院主要干部职务。班级设立以任露泉院士为首的一对一课业导师制度,在班主任刘振宁老师以及课业导师的帮助下,181906班于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累计获得各项奖学金85人次,免试升研究率55%;于科研中实现自我价值,科研任务覆盖率100%,在各项竞赛中累计获得国际级奖项1人次,国家级奖项31人次,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93.92,累计9人次授权发明专利6项,8人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181906班同学于文体活动中全面发展,组织开展了以“千人千团进校园,招生宣传拓影响”为代表的优质实践活动,同时获得吉林大学运动会200米第2名、400米第2名、800米第2名和第4名,吉林大学第30届乒乓球学生锦标赛男子团体第6名的优异成绩。班级累计志愿时长近3500小时,抗疫志愿者率达100%。

班长寄语

抱着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31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齐聚于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全国第一届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老师们口中的“黄埔一期”,我们承载着希冀与压力誓要在大学抒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之章。

“师法自然,继志述业”,四年中,我们跟随着专业老师的脚步,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一起欣赏过夜幕下的点点星光,一起见证过天边的朝霞与璀璨的日出。我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终在我们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我们的4年已经进入尾声,但是,我相信,这不会是我们的终点,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让我们各自努力,终有一天,顶峰相见。


2019年,在学校的支持和学院的努力下,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招收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学子怀着对仿生学的向往,汇聚在一起,组成了181906班。作为任露泉院士及专业老师们口中的“黄埔一期”,181906班全体同学致力于成为符合国际化趋势的交叉型科研创新人才,在努力夯实工科素养及卓越科研学术能力的同时,做到一心向党,艰苦奋斗,懂得感恩,回馈祖国。在“创新、创高、创富、创健”的仿生文化引领下,班级组织机构完整,制度体系健全,学风严谨、班风优良,是一个“精诚团结,凝心聚力”的集体。

以前辈为引,传承红色精神

求真务实,红心向党。作为全国首批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国内仿生学科的奠基人与先行者陈秉聪院士和任露泉院士一直是181906班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不仅积极学习院士们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永不懈怠的科研精神,还将他们一心为国、为祖国事业奉献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建班伊始,181906班集体便致力于成为党的实践先锋队,继承先辈红色精神。同学们以思想为行动的先导,以理论为实践的指南,组建党的理论学习小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指导思想,发挥党员及优秀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班级共有中共党员3人,预备党员6人。班级始终坚持为成长赋能,向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了2021-2022年度优秀团支部。

以老师为导,铸就学术英才

立学为先,读书为本。为了符合仿生学科培养交叉型创新人才的要求,班级同学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获得各项奖学金85人次。三年来,他们斩获荣誉数项,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为了具备国际化视野,同学们努力提升外语素养,在外语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匠心科魂,精益求精。为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班级同学自发组织集体自习,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181906班连续三年每月与班主任刘镇宁老师进行时长为3h左右的班级研讨,在增长学识的同时,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班级同学积极投身科研学术工作,班级30人参与大创项目,科研任务覆盖率100%。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在多项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凭借卓越的能力和执着的精神,共发表SCI论文6篇。发明专利也硕果累累,累计9人次共授权发明专利6项,累计8人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在创新创造的同时,班级同学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学识。2019年度,181906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国际仿生工程会议,聆听了仿生学先进研究报告;本科学习期间,多次聆听任露泉院士报告,汲取学术先进思想。目前,181906班全体同学均以本科生身份加入了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成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员。

致知力行,继往开来。在吉林大学就读的3年中,181906班全体同学戒骄戒躁,夯实基础,醉心科研,力争上游。班级成员选择深造率达100%,其中11人获得保研资格,他们分别在国内外世界一流的大学继续深造学习。181906班的同学们深知学海无涯,唯有撑一支理想的长篙,用执着助波,继续前行,才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以学院为基,争做实践先锋

生逢盛世,青年有为。在读3年期间,181906班同学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级成员积极参加辩论赛、篮球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活动将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强大,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多姿多样的色彩组成了活泼青春的班级,班集体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灾难无情,志愿暖心。志愿服务是人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事业。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181906班始终勠力同心,共同战“疫”,全班同学都曾担任抗疫志愿者。2022年疫情封校封寝期间,181906班定期开展线上班会,分享国家优秀抗疫志愿者的事迹,以其为榜样,各奋愚公之愿,共怀精卫之心,全班拧成一股绳,在这艰难岁月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同时,有同学在洪涝期间担任抗洪志愿者,成为保护他人安危、修复美丽家园大军的一员。亦有同学投入到支教活动中,用自己所知所学去感染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在读3年期间,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服务社会,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3500小时,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嘱托。

以学子为承,反哺共创辉煌

感恩母校,薪火相传。拳拳学子情殷殷,报答母校三春晖。吉林大学是一片文明的沃土,是一片放射着人文光辉的星空。在吉林大学学习生活的3年,181906班全体同学始终铭记着任露泉院士、刘镇宁老师及学院领导老师们的殷勤付出,由衷地感激着母校的培养与指导。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181906班同学作为全国首批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院建设和学科建设中。通过定期开展学科反馈交流会的形式,将在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读体验及相关意见反馈给学院,以辅助学院完善仿生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建立了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QQ群,定期分享学习经验,分享复习资料,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积极参与学院迎新工作中,四人曾担任新生班主任助理,辅助班主任老师快速建立健全的班级体系,使班级快速步入正轨。

回首来时路,在学院学科家国情怀的精神,仿生思维、交叉学科的两种特色、团队意识、工程意识、求真意识的三种意识,自学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四种能力的培养方案保障下,在一对一课业导师的精心呵护下,181906班的行囊硕果累累,足迹踏实而笃行。作为仿生学科未来的接班人,181906班全体同学于党团活动中坚定信仰,于学术科研中力争上游,于课外实践中多元发展,于专业建设中反哺传承,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将继续在属于自己的长征路上奋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