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佳班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班级 > 2022年度十佳班级 > 正文

软件学院 2019级11班
发布日期:2025-03-26

追求卓越,笃行不怠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班级

软件学院2019级11班

小档案

软件学院2019级11班,现有学生26名,其中中共党员10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截至大三学年结束,累计92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奖学金覆盖率达100%,共计31万余元,其中,国家奖学金12人次,吉林银行王湘浩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10人次;班级获评2021年度先进团支部,累计87人次获得荣誉称号,包括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等;班级全员积极参与科研,其中8人承担国家级大创项目,累计软件著作权8项,形成科研论文15篇,其中发表或已录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19人次,省级奖项23人次。21名同学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23人将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继续深造。

班长寄语

 入学时,有幸读过《感动2018》,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也可以把我们的班级写给大家看看。

 特殊的选拔制度,让我们晚了一个学期相遇,三年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线下相处的时光,但也没关系,我们还是一起在这个班级创造了许多“奇迹”,有在百花园举办的趣味运动会,有集思广益完成的小组作业,有齐心协力完成的学术论文……相伴三年,我们真的创造了许多辉煌成绩,拥有了太多的共同回忆。

我很喜欢这个班级,很高兴能遇到大家。这一路,不仅感谢学校老师的无私付出,也感谢所有同学对班委工作的全力支持!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愿吉林大学软件学院2019级11班全体同学初心不忘,追求卓越,无憾无愧,情谊长存!


建班之初,周丰丰老师和柳军老师曾向11班同学们讲述王湘浩先生崇高的思想品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导同学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吉大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四年来,11班同学沐浴着浓厚的红色文化,仰望着学术前辈的精神丰碑,追求卓越,笃行不怠。他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今年6月,这群年轻人即将辞别母校,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未来,他们将继续奋发前行,谱写着青春的华美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博学笃志,积微成著

求学之路上,独自前进难免懈怠,但优秀的集体却能让每个人从中汲取力量。11班就是这样一个班集体,四年来,班级始终保持着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氛围。在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时,班级同学成立学习小组,常常交流探讨,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为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不知不觉中,这种交流也监督和激励着同学们不断进步,评判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四年的学习期间,11班的同学们为畅游学海而快乐,为提升技能而自豪。怀揣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他们不断努力,执着追求。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他们以出色的成绩和卓越的表现,取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截至大三学年,累计87人次获得荣誉称号,班级平均学分绩点高达3.59,达到奖学金百分之百覆盖,并且包揽了学院60%以上的国家奖学金。

低头有书,抬头有路。在学院的支持下,11班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2020年的中国计算机大会,科学前沿的精彩报告成为许多同学的科研启蒙,使他们在两年以后的今天选择继续攀登学术的高峰。11班21名同学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他们将升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继续深造。

在新的起点上,11班同学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和践行前辈曾教导的求真之路和治学之道。在吉林大学这片沃土上,他们汲取营养,奋发向上;在风雨中他们团结一心,勇敢追梦;在庄严肃穆的象牙塔里,他们感悟人生,茁壮成长、坚定向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奋斗中变为现实。”11班同学会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努力践行黄大年精神,乘新时代青年的东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躬耕实践,厚积薄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11班同学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渴望将所学落于实践,探索未知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与竞赛方面,他们同样发扬着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

身处学校、学院的浓厚科研氛围的环境中,他们耳濡目染,早已对科研心生向往。大二时,班主任周丰丰老师召开科研分享会,鼓励11班的同学们参与科研项目。这次班会点燃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很多同学开始了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联系老师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课题。

做好科研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科研道路上,同学们遇到了种种困难,幸有老师们的引导与帮助、伙伴们的鼓励与支持,才能攻克难关。班主任周丰丰老师多次举办分享会,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讲述科研过程,解答常见问题,为同学们指明了方向。学院的老师们为同学们提供了耐心地指导,帮助同学们选择课题、把握方向、答疑解惑,培养了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同学之间也时常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同学们的个人能力与科研素养不断提高,对科研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11班同学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班级有多达18名同学主持、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班级累计软件著作权8项,形成科研论文15篇,其中,3人论文为SCI检索论文。

此外,11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与语义分割、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海洋环境大数据分析、水下无缆机器人远程控制等开放性创新实验30余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11班同学也屡创佳绩,更有一名同学连续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2次,为吉林大学历史最佳成绩。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11班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辅导员王星阳老师十分关心同学们,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周丰丰老师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道路。思想政治导师柳军老师为同学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同学们的成长。班委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为同学们服务。全体同学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团结向上,互帮互助,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让11班蒸蒸日上,最终获得了“2022年十佳班级”的荣誉称号。

四年以来,同学们团结奋进,共同成长。在学习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在学习过程中,11班同学时常交流讨论,分享知识和心得,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班级同学之间也会合作开发项目、共同完成科研课题,他们配合默契,往往能取长补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生活中,他们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学习之余,同学们常常一起聊天、进行体育锻炼等,欢声笑语留在了每位同学的青春记忆里。

饮水思源,同学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想要为学校、学院乃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余时间,11班同学积极参与了各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立志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中国青年。在各个学生组织中,他们凭借自己的赤诚热情和优异表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疫情期间,全班同学都自愿加入了防疫志愿工作,在抗击疫情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班内也多次进行分享活动,同学们自发讲述防疫知识、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11班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能力,更提升了眼界和格局。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不断锻造打磨自己,逐渐成长为肩扛责任、勇担使命的时代接班人。

砥砺前行,热忱报国

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党的引领和老师的教导下,11班同学注重理论学习,从点滴中积累,学以致用,力争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严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坚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即使面临挫折和重重迷雾,也能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班级多次组织团日活动,共同学习、探讨共产党和共青团的思想和精神,彼此补充,共同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感受过去筚路蓝缕的创业艰难百战多,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眺望前方的奋斗之路;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活动中感悟新时代的鸿篇巨制和磅礴伟力,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立在新时代的潮头之上,领略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更加深刻认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引下,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11班的同学们才能共同成长,不断进步,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在未来,11班同学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学校和老师的教导,牢记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满怀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光彩,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