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自强自立大学生 > 2023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 正文

法学院 黄建淇
发布日期:2025-03-26

逐梦“法”光岁月琳琅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法学院 黄建淇

小档案

黄建淇,男,汉族,吉林敦化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成员,现已保送至吉林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获得“自强自立大学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我大学四年的肯定,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一路走来,离不开学院老师的关心与栽培,离不开同学亲友的支持与鼓励,我衷心感谢老师们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生命中所有同行之人带来的温暖。吉林大学有太多优秀的同学值得学习,我也曾在看到杰出校友江梦南同学的事迹后汲取过力量,如今我希望将这份感动传递下去,愿更多吉大学子能够不畏艰难,保持初心,将困难化作不屈的意志,在追梦路上勇敢前进!

人生信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黑暗中前行,我心中有一盏明灯”。我校自强自立大学生、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黄建淇如是说。灯光虽零星,亦可聚满目星河;爝火虽微羸,却能万古燎原。正是这“聚灯成塔”的信念,让他一路肩披国家励志奖学金、院优秀学生、学年三等奖学金等荣誉,作为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成员,保送至吉林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继续深造。黄建淇在人生道路上砥砺时代辙印,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黄建淇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市的乡村,来自农民家庭的父母靠经营餐馆白手起家。黄建淇出生时便伴随着视力的障碍,甚至看不清眼前的近物,后被确诊为眼部肌肉发育不良导致的双眼弱视和眼球震颤,而当前技术尚无法治愈。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矫正,黄建淇仍处于低视力状态,被认定为视力残疾三级。

久经生理之憾折磨,黄建淇却选择了悦纳。悦纳与忍受不同,在煎熬中忍受,除了痛苦一无所获,而悦纳却是平和接受,从此人生中的所有际遇都甘之如饴。从“悦”出发,眼疾不再是戕害黄建淇心志灵魂的罪魁祸首,相反,生理疾患带来的伤感会转化为一种宁静。在这份宁静中,黄建淇对自身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审度,进而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由于“看”的不便,黄建淇就积极开辟“听”的学习道路,经常听电视上的普法节目。知识的汲取,使黄建淇体悟了从一世看一时、从全局看一隅,来把握过去、当下和未来,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学习法学的种子。“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进入学校后,视力受限的黄建淇难以看清黑板的字迹,就课后找来同学的笔记补习;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他就课前仔细预习教科书、课后积极寻求老师帮助。进入大学后,多形式的教学给黄建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其他同学看着大屏幕的课件奋笔疾书时,黄建淇的眼中只是一团模糊的光影;在其他同学紧跟老师的进度翻阅课本时,黄建淇的眼中只是密密麻麻的黑色条纹。于是,他联系授课老师,提前获取课件、课上拍照记录、课后整理录音、寻求同学帮助解决问题。自习教室和图书馆通明的灯光勾勒出黄建淇努力学习的身影,温柔黯淡的月光点缀上黄建淇走路回寝的轮廓,手电筒指路的灯光点亮了黄建淇熠熠有光的双眸,光的协奏曲,终于让这颗宝珠不再蒙尘。

涓滴之力汇成滚滚暖流,点点微光铺就满天星河。黄建淇不弃微末,在日居月诸的久久为功下,他大学四年课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宪法学、民法学I、刑法学I等26门主干课程满绩,在全年级272名同学中名列第45,并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吉林大学2023年“法治理论与当代中国”主题夏令营中荣获夏令营优秀营员,现已保送吉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继续深造。

固本培元,在平凡中点亮星光

成事的伊始是自我思考、固本培元的过程。黄建淇重视对自身修养和情怀的培养,在平凡中点亮星光。

进入大学以来,黄建淇被评定为重点经济关注对象,除物质帮助外,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他对此心怀感激,也不断锤炼奉献自身的情怀。黄建淇通过各类奖助学金和自己兼职的努力,可以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他主动担任寝室长一职,也在班级中积极主动做贡献,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去感染身边的人。

《围炉夜话》有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物质上的贫困或许让黄建淇的生活更辛苦,却并没有束缚住他的心灵。面对各类社会助学金的评选,黄建淇都会婉言拒绝辅导员老师申报的建议。生理上的特殊并没有让黄建淇把自己定位成特殊的需要照顾的人,而是使他更加在浮华中静默,追求精神的丰腴,他认为自己获得的资助以及兼职得到的酬金足以供自己学习生活,应该把机会更多地留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学们。

而黄建淇的故事,却不止“穷则独善其身”,他心向北斗,行有坐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集体活动,受光于天下则照四方。2020年12月,黄建淇参与了“2020善行100,聚爱云端”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抵御冬日寒风的凛冽;走入大二,黄建淇加入了法学院团学组织宣传部,参与法学院年鉴编写、公众号文章写作、开学典礼现场协调等工作,现场记录了入团宣誓仪式、新生茶话会、保研分享会等活动,尽自己所能为同学服务、散发光热;2021年5月,黄建淇和同学们前往和平校区农业基地进行志愿劳动,在广袤的热土上书写青春;2021年9月,在第六十届校运会筹备前夕,尽管身体不便,黄建淇仍然积极报名参加法学院八极拳方队,在训练中从不以身体为借口减少训练量,最终和集体共同获得八极拳项目全校一等奖的荣誉。

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却可以不断以意志拓宽边界。黄建淇在生来即艰苦的生命历程中,仍然不放弃提升个人修养、培养个人情怀,早已突破桎梏,悄然破茧。

披星戴月,承接新时代的光亮

“赋予岁月以生命,而非赋予生命以岁月”。黄建淇在人生的道路上披星戴月、焚膏继晷,以身心之觉承接新时代的光亮,赋予岁月以热烈的生命。

20229月,法学院应用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选拔。实验班每年从法学院近300名本科生中选拔不超过20名优秀学生,以集中强化训练为方式,让学生参与为期一年半的卓越系列课程学习。在完成常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需要学习由理论拓展、实务研习、项目研究/模拟演练三部分构成的兼具难度、深度和广度的特色培养课程。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完成数十万字外文专业书籍的阅读和翻译,并且要进行十余场实务训练和研习汇报,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抗压能力和拓展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这在黄建淇看来,正是自我征途命题的重要一步,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堂吉诃德从未放弃向命运舞剑,充分展示生命无限可能性的迷人色彩,正是奋进人生的激越之处。他果断报名实验班,考核并顺利入选。实验班学习期间,黄建淇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与自身能力相结合不断发展。在原典精读课上,他和老师们共同研读著名法学家哈特的英文原著《法律的概念》;在法理与生活课堂中,他围绕冷冻胚胎争议的类型与生育权的保护、外卖平台算法的法律规制和骑手劳动权益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交研修报告并汇报;在实训课程上,他进行案例研讨,面对外界的芜杂时保持清明的理性,对已掌握的外界知识进行内化与深化,并投入实践、经世致用在实验班学习期间,黄建淇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十余万字的英文阅读和翻译材料,撰写课堂论文8篇,进行汇报展示10余次,高质量地完成了实验班的培养要求。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既然视力缺陷让他无法看清讲稿,就把每次汇报练到完全脱稿的日日夜夜;是纵然视力缺陷需要花更多的课外时间跟上进度,也能让挑灯夜读不遑寝息照亮心灵的前行之路。

此外,黄建淇也将所学知识应用至更为广阔深入的学术研究中。他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为课题,利用数据法学和传统理论的结合研究新时代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提交案例检索报告等材料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最终获得省级结项;在大三学年,黄建淇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中外学术专著,开展学年论文《论定作人责任的构成——以过失的认定为中心》的写作;在夏令营期间,他又提交了以《混合共同担保的内部追偿问题研究》为题的研修报告。对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丰富了黄建淇的科研经历,为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韧者笃行,韧则行远。在学术道路上,黄建淇承接着新时代的光亮,砥砺前行。

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蛰伏以沉淀,惊蛰向未来。正如黄建淇的人生信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在杰出校友江梦南同学的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如今希望将这份感动传递下去,在艰难中显勇毅,在磨砺中得玉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追求卓越这条道路上风雨兼程,不畏艰险。视力的缺陷并没有熄灭黄建淇内心的明灯,他在逐梦法学之光的过程中,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终得岁月琳琅,大道康庄。

(记者 李铜铜姚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