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飞电,肇启“新”元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物理学院 王佳新

小档案
王佳新,男,汉族,中共党员,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银行奖学金、小米奖学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班奖学金。
获奖感言
能够获评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荣誉称号,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个称号既是对我大学四年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未来人生的激励和鼓舞。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学校和学院在这四年里对我的培养,感谢每一位老师给我的指导,也感谢同学和朋友们的陪伴和帮助。在大学的这四年里,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把这份荣誉化为动力,并且始终铭记“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吉大校训,持之以恒,矢志奋斗,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生信条
生活就像骑单车,要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寒窗苦读,王佳新如同磨砺一把锋利的长剑,时刻准备着披荆斩棘。他面对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浩瀚海洋,更有那骤雨疾风般的挑战与困难。在科研的实践中,王佳新汇聚着创新的火花,他怀揣着少年的热血与激情,仿佛能够衔住月亮,揽住星辰。他的目光远大,志向高远,不断追求着科学的真理与奥秘。他身上的莹莹之光,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星辰,虽然微小却足以照亮旷野。那光芒,是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是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王佳新跨越了无数的苦难与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过。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直达物理的殿堂。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王佳新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家里常年以务农为生。母亲身患疾病,无法过度劳作,家里还有需要赡养的爷爷奶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王佳新父亲一个人的肩上。父亲务农仅仅只能够维持生计,生活仍然非常艰辛。
在生活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王佳新毅然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考上了吉林大学,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始终坚信奋发图强必能朝日云帆直挂,畅游沧海之间。“心向往之,行必能至”。为了使自己每天做事都能有条不紊,并且使自己能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王佳新坚持每天提前做规划,睡前将自己第二天的所有事项安排好,清晰地写到纸上,时间规划要精确到每分钟。夜深人静,教学楼灯光逐层熄灭,才看见王佳新归寝的身影。他将自己每天晚上回寝的路称为“反思之路”,从任务的完成到知识的梳理,他的反思大到今天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小到参加志愿活动的感受。回到寝室之后,他会将自己当天的收获和反思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这一习惯让王佳新求学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扎实。
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细小的波澜积聚,最终会生发为惊涛巨浪。夜以继日的勇毅笃行,王佳新不断超越自己,萃就精华。他38门核心必修课程中30门课程满绩,所有专业课均满绩,平均绩点3.89,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项十九项,成功保送至清华大学。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王佳新参与编写了吉林大学《量子力学》教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后人,为吉大物理教学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王佳新已获得奖学金5万余元、助学金1万5千余元,在基本实现经济独立的前提下,他利用自己奖助学金补贴家用,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
王佳新来到物理学院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了对物理学极高的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极强的渴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佳新心里明白,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要想做到优秀,只拘泥于书本知识是不行的,要敢于创新、勇于投身学术前沿,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使自己有更长足的进步。本科期间正是初步涵养自己科研兴趣、发掘自己科研潜力的时期,王佳新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主动投身学术前沿寻找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他听取物理学各类讲座20余场。在努力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凭借着坚实的数理基础,他获得了2022年度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H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吉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吉林赛区一等奖,除此之外还参加过物理实验竞赛等数学、物理相关竞赛近十项。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为了能够拓宽个人学术视野、了解前沿理论知识,在大二学年,王佳新入选吉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的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积极参加交流活动,由于专业成绩出色,他获得了严济慈物理学英才奖学金。他还参加吉林大学—剑桥大学“跨越光谱的天文学”交流项目,在项目中跟随剑桥大学Matthew Bothwell教授学习Radio Astronomy,积极参与课题讨论、学术答辩,对“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并最终以“A”的成绩结项。同时他以第二负责人身份主持参与“探究温度,频率,偏压等因素对二极管负电容特性的影响”科研项目,在项目中他和团队成员们反复开展实验探究,一旦有了新发现、新想法,他们就会认真研究讨论,致力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在项目最后,他们完成了一篇近万字的项目报告《基于二极管温变电容特性测量环境温度及肖特基二极管温变负电容现象的研究》,同时还有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极管结电容特性的温度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在投。在最终结题答辩时,他们的项目工作获得了在场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且取得了国家级优秀结题。他还在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跟随黄晓丽教授参与高压下新型镧氢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实验研究项目。在项目中,王佳新只要有时间就会主动到实验室学习知识,与师兄师姐交流讨论问题,并且积极旁听组会。在他的努力下,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经历都为他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树高千尺根犹在,江河万里总有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王佳新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离不开身边人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因此他在大学期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尽其所能回馈外界对他的帮助。王佳新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物理学院本科生学业指导助理及2020级辅导员助理。在此期间,作为学委的他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会,整理并分享课堂笔记,主动向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协助科任老师完成教学工作;作为学业指导助理的他,协助学院开展期末学业辅导与考研自习室,发挥自身所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作为辅导员助理的他,协助辅导员老师完成迎新及日常工作,整理各类文件100余件;作为物理学院学生会生管会负责人的他,在疫情期间承担起学院本科生全部公寓卫生消杀工作,维护同学们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王佳新还以高中校友会副会长身份,组织策划寒假返校宣讲活动,为高中学弟学妹讲解大学录取、志愿填报等相关内容,为吉林大学吸引优质生源。为了回馈家乡,第一时间主动参加家乡抗疫志愿者工作,前往抗疫一线,为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期间由于工作勤恳、表现优异,被县团委、镇党委均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2022年3月13日,学校封闭管理的第一天,凌晨四点,当辅导员老师号召同学们前往一线支援时,王佳新可以选择不出寝室以减小自身危险,但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明白自己的责任使命,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加入了抗疫志愿者团队,穿上“大白”前往莘子园一楼为全校同学准备“第一顿早餐”,连续工作到下午三点才返回宿舍。他的学生工作也得到了学校团委的高度认可,2022年获评吉林大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吉林大学“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截至目前,王佳新已组织或参与学生活动近30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000小时。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深入探索物理学的奥秘,他不为浮华的声名所累,只为真理而前行。身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的一员,王佳新以坚定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他深知,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领略物理学的博大精深。在求知的道路上,他始终秉持着“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吉大物理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勇往直前,只为心中的报国之志。他深知,只有不断追求真理,才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心中充满了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甘于奉献,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科学事业。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断前行,不断超越,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星光不负赶路人,王佳新在物理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他立志成为像余瑞璜、朱光亚、吴式枢等老一辈物理学家一样出色的吉大物理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左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