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雕琢蕴藏智慧的琳碧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交通学院 赵惠琳

小档案
赵惠琳,女,赵惠琳,中共预备党员,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同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她勤学善思,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获吉林银行奖学金、汽运老校友奖学金、新华天瑞书院助学金、小米助学金、顶新康师傅明日朝阳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称号等共计十八项荣誉;她热爱科研,在研学中攻坚克难,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并顺利结题,项目申请两项专利,并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大学银奖;她通过竞赛挑战自己,获得吉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九项国家级及省级荣誉奖项;她投身于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新生心理辅导以及晚会活动的策划工作,积极响应“三下乡”活动的安排与部署,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决心以交通人的热情,做有志有识有为的时代青年!
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够获得“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这项荣誉,我十分激动和感动,首先感谢学校和学院多年来的悉心培养、院领导及老师对我的肯定与支持,让我感受到学校对我们寄予希望及期待。其次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为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使我更加坚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能改变命运,也时刻提醒自己监督自己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回馈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争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进步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人生信条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总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们坚毅前行;总有一些苦痛,在逼迫着自己学会长大。每一次经历,每一次痛苦,每一次挣扎,都指向新的成长,新的蜕变,而这一切,都将化为生命之中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承受痛苦的洗礼,是为雕琢;拥抱理想的自我,是为智慧;坚守纯净的本心,是为琳碧。知命不惧,志存高远,怀自强之志改写人生路;砥志研思,笃学不倦,怀博学之识奋进学业路;脚踏实地、积极探索,怀敬畏之心深耕研学路;担当善为,礼无不达,怀报国之情谱写青春路在逆境之中生长,在苦痛之中坚强,在寒冷之中绽放,她就是来自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的2020级本科生赵慧琳,一位逆风翻盘、追求卓越、低谷逆袭的优秀大学生,一块在逆境中雕琢出的蕴藏智慧的琳碧。
知命不惧,敢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自从伴随哭声来到这个世界,她便要直面生命的残酷。那是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胡台镇的一个低保家庭,生在平坦的辽河平原,但她的眼前似乎满是崎岖。年仅五岁,父母离异,她跟随父亲和爷爷奶奶过着艰辛的日子。然而,生命无常,又遭闵凶。父亲身体常年不好,连续八年患病住院,最终未能对抗命运,在2014年永远地离开了;两年后,爷爷也因患肺癌离世。两位亲人相继因病离世,让她的家庭和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互相支撑,但奶奶也因思虑过度而患上糖尿病与脑梗。身处如此艰苦的条件,经受如此悲惨的遭遇,她深知已然发生的事实自己无力改变,但出身平庸并非安于平庸的理由,于是她决心要化苦痛为动力,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传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明白,只有读书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别的孩童嬉戏玩乐的时候,她伏案独自学习;在别的孩童幻想畅谈的时候,她直面惨淡现实。正因如此,她从小成绩优异,初中就读于胡台学校,获得沈阳市优秀学生、辽宁省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中考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统招考至省重点高中新民市高级中学;高中三年,她从不懈怠,刻苦学习,始终保持在学校前百名,为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坚信自己的双手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天道酬勤,在高考中,她以出色的成绩步入心中的梦校——吉林大学。看着手里紧紧攥着的录取通知书,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明白曾经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都化成了这一刻的回报,她也知晓步入大学后会遭遇更多的挑战,但她没有惧怕,也不会退缩,她坚信凭借努力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求索不止,勇做大学学业的“佼佼者”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2019年8月,她怀揣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走进吉林大学的校园,一切似乎都那么的美好。然而,造化弄人,新生体检时她被检查出和父亲当年一样的肺病需要休学一年,这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她的内心瞬间跌落低谷。但这样的困难并没有击退她对生活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她相信没有白读的书,没有白走的路,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即使在休学期间,她也坚持每天上网络课程,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停止前行。
复学后,她克服身体的虚弱、家庭的经济压力等困难,一往无前地迈开步伐,凭借不懈的努力不断靠近理想的生活。复学后第一学期,她不仅自学了整本微积分的内容,还反复练习了课后题多次,克服了这个困难的学科,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满分,这样的成绩也使她更有信心能学好接下来的所有课程。星光不负赶路人,她本科六个学期学分平均绩点3.81、学分平均成绩92.03,均位列专业第1名;百分制成绩中,3门课程成绩满分、35门课程在95分以上、57门课程满绩点;斩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获吉林银行奖学金、汽运老校友奖学金、新华天瑞书院助学金、小米助学金、连续三年的顶新康师傅明日朝阳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获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连续三年的校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称号等十八余项荣誉,累计获得奖助学金81600元。
除此之外,她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克服了重重困难,弥补了曾经教育的缺陷,成功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MSOffice、计算机二级C语言和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的考核。在暑期,她积极寻求继续深造的机会,获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现已保送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孜孜不倦,争做科学研究的“探索者”
“少年当立凌云志,奋进逐梦揽星辰”。除了有条不紊地学习,她热衷于科学研究,积极参加科创项目,为研究生生涯接轨。她深知,她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才获得了求学的机会,因此她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感回馈社会。经过多次调研,她发现目前盲人的出行和生活仍然存在很多不便与不安全因素,于是她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了一个针对盲人出行安全问题的项目——基于人车交会分级预警与冰雪探测的智能盲杖研究。
该项目成功被确立为国家级大创项目,从此她的日常被数据模型和实验所包围,即使工作重复且枯燥,但每一次的微小进展都让她重新充满动力。她深知提交的每一份报告,都是她科研路上不可替代的脚印。该项目首次提出智能盲杖功能中融合交通特性,参考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与微型摄像头融合进行采集信息弥补盲人的视觉缺失。项目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外观设计专利。
博学笃行,永不停息。学习之余,她积极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高密度交通流运行环境下面向自动驾驶的小目标检测算法及开放创新实验——机器学习与交通数据分析,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努力,为她接下来的科研奠定了基础。同时,她在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吉林大学银奖,在江苏省句容市福地青年英才大赛中获得优秀奖。此外,她积极组队参加竞赛,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奖、吉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三等奖等十项荣誉奖项。
一个个项目从小小的树苗,到长成参天大树,硕果累累,这期间不乏在黑暗中摸索碰壁,更不乏披荆斩棘开辟前路。每一条被认可的观点,每一点小小的进步,每一个浅浅的突破,都是她在科研路上拥抱的幸福与满足。
自强不息,甘做服务社会的“志愿者”
“饮水流者思其源,学其成者念其师”。生活的经历让她常怀感恩之心,内心深处早已种下励志回馈社会的种子。
她始终提醒自己要记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学校与学院的帮助与培养,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于是,她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作为学业发展助理,她组织开展“期末课程串讲”活动,分享自己的课程笔记,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作为行政管理助理,她累计发布百余条就业信息,为学院的就业工作提供支持;作为院学生会学生服务部负责人,她参与组织新生心理辅导以及晚会活动的策划工作,为丰富本科生文娱生活贡献力量;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她负责物资的配送工作,为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提供保障。
她献身于志愿服务,累计获得志愿服务时长达300小时。她积极响应吉林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与部署,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万名学生走千企、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青春建功社区行动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参加理论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二十余次,足迹覆盖5省8市。作为大学生的她已经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向祖国报恩。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当她在获奖典礼上写下她始终在践行的人生信条,她便明白,曾经的一切都在为了现在搭建阶梯,而现在的作为也是为了未来搭建阶梯。
逆境蕴智慧,雕琢生琳碧。尽管未来的日子仍会布满荆棘,尽管明天仍是千磨万砺,但我们相信,赵慧琳定会以交通人的热情,不负时代使命,一路高歌,勇往直前,在理想的殿堂绚丽地绽放,在交通强国的战略下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记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