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不惧 日日自新
——生科路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记吉林大学2022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生命科学学院 关欣

小档案
关欣,女,汉族,中共党员,山西长治人。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2019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获奖感言
能获得“自强自立大学生”的荣誉称号绝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我首先要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是学校这片热土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作为我校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地骄傲与自豪。还要感谢我的每一位老师,我之所以能获得这份荣誉,和你们的辛勤汗水是分不开的。感谢每一位同学,在我成长路上给予我不断的支持与鼓舞。
荣誉是成绩,也是动力,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定将自强不息,砥砺奋斗。前路未知,但我会带着母校对我的期盼为祖国的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铭刻心中,以自强自立为锋,奋发向上为翼,勇攀科学高峰。
人生信条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于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于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这是关欣的人生信条,她出生于2001年5月27日,是一名残疾学生,本科期间就读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现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她很喜欢《阿刁》中的一句歌词,“命运多舛,痴迷淡然,挥别了青春数不尽的车站,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的腐烂”,歌词将生活描述得如此现实,但总有“阿刁”,愿意挑战荆棘与黑暗,不甘平凡,去寻找玫瑰与阳光。在命运不播撒阳光的时候,在刺骨的黑暗与冰冷之中,她就像阿刁一样用温暖与善良改变周围的温度,以生命科学为纸,以坚韧与不屈为笔,书写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不经一番彻骨寒 怎得梅花扑鼻香
2011年末,关欣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骨肿瘤,在经过16次的化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保住了性命,但这也对她的身体造成了永久性的残疾,让父母白了发,让家庭负了债。她曾感叹上天的不公,但她不曾自暴自弃,她坚信只要往前走,曙光一定会出现!
关欣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长达一年的治疗,在这期间,她目睹了付不起医药费的河南小妹妹被截了肢;亲眼见证了隔壁病房的大姐姐在经过一晚上的抢救还是撒手人寰;陪着因患病位置特殊而无法进行手术,只能一边化疗一边等待死亡的大姐姐走向生命的尽头……这一幕幕都让她对未来感到害怕,她不知道在父母花光积蓄、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自己是否会好起来。尽管化疗的痛苦始终折磨着她,但她看着父母坚定的眼神,始终开不了口说放弃治疗,更无法想象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时的悲痛。
在经过4次化疗后,关欣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此时的医药花费已达三十余万元,而后续的12次化疗费用还不知道如何筹措。这时村书记送来了十万元援助款,这十万元不仅仅是关欣的救命钱,更是她克服痛苦的一剂良药,因为她深知这十万元是乡亲们一点一点凑出来的,而她更要坚强地活下去,去报答他们的恩情。这份恩情是她一路拼搏时埋在心底的种子,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削弱,而会随着成长,日渐浓烈。
尽管得到了一定的援助,但家庭仍然背负了四十余万元的债务,父母为了还债,经常一人打几份工,累垮了身体,得了病却不敢去医院,只能强忍着伤痛继续工作。关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艰难的成长环境让她早早地成熟起来,她用在住院时学来的手工串珠,补贴急用。小小的关欣被爱所包围,她下定决心,即使再难也要努力让身边的人好起来。
再见少年拉满弓 不惧岁月不惧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贫寒的家境并没有消磨关欣的斗志,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碍她前行的步伐,反倒让她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的未来。
从医院返回家乡后,关欣听闻安徽同龄的病友因为身体原因已辍学在家,当她也想要辍学在家以减轻家庭负担时,母亲却坚定地说:“不行,你要通过学习改变你的命运。我们的家庭情况你也清楚,你的身体日后还需要做手术,到那时我和你爸都老了,更多的还是要靠你自己。”就这样,在返家一周后,关欣便复学了。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让她一度郁郁寡欢,但老师的开导让她开始重新面对生活并用一颗强大的心脏来面对任何困难,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振兴中学唯一一位考入上党区一中的同学,她弱小的身躯始终蕴含着强大的能量,支持她独自走过了高中三年,并以优异的成绩来到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进入大学后,高大的教学楼、书藏万卷的图书馆、勃勃生机的体育场都深深震撼着她。在欣喜的同时,繁重的学业和大学的生活让关欣十分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后让她这个小城“学霸”备受打击,让她不得不去用更多的时间弥补和其他同学的差距。慢慢,图书馆和自习室的阿姨已经熟悉了那个关灯才走的小女孩,无论风雨,三年如一日!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坚持都会有所收获。无数的汗水成就了如今的她,平均绩点3.65,专业排名第二,连续三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院优秀学生,东荣助学金、吉林银行励学金,自强自立大学生称号等荣誉。
求学期间,关欣依然没有忘记当年在病房中立下的小小心愿,要为正在遭受相同苦难的人们带来希望。她主动前往实验室锻炼生物实验技能。2021年,她参与了开放性创新实验——《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项目,创新地采用超声波、微波联合提取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提取效率,最终评级为“优秀”;2021年至2022年,她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纳米酶的农药残留分子印迹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究》,长时间的实验,让她的关节难以承受,但她坚信“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最终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结题,该项目打破了现有市场上农药残留检测的局限性,让检验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国家食品安全一道强有力的防线。202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她主笔撰写了——《卫民计划——农残快检的引领者》计划书,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创新创业类)中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
三年的学习,关欣意识到癌症仍是我国第一大死因,她结合自己的经历,立志投身于肿瘤治疗领域,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继续深造,从事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
落其实者思其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至今,关欣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扶已达到15余万元,这些关心关爱,使得她也立志成为发光的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她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2021年9月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期间,她参与了学院lifelight志愿者协会,并担任副会长一职,组织学院近百名同学到长春儿童医院做志愿导诊、到高新实验小学做志愿辅导等活动20余次。2019年寒假,她主动前往社区报名了防疫志愿者,在此期间她挨家挨户重重检验新区内一万余名外来人员,排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并与来访者逐一沟通协调。这段志愿经历让她真正领悟了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党,更加坚定了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2021年9月23日她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2022年3月,在学校封控管理期间,她第一时间加入抗疫先锋队,协助驻楼教师进行楼内管理工作,每天搬水发饭,有时累到关节疼痛难忍,但是她依旧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冲锋在第一线!
离开家时就听老人说,东北很冷,但是人很热,三年的求学经历让关欣真切地感受到了吉大的热度,她由衷地感谢母校给予她发展的平台,让她取得了现在的成绩,感谢学院辅导员和老师对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感谢学校和学院的各类帮扶政策,让她的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纵使生活艰难,但一路走来,陪伴她的更多的是温暖和感激,曾经的苦与累都是她涅槃前的血汗、回眸时的泪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求学之路上,她刻苦钻研,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在学生工作上,她尽职尽责,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上,她乐于助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她始终以坚韧之品格,展现自强自立之精神。韧者持恒,韧者笃行,韧者竞成。生活的艰辛铸就了她人生的勋章,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秉承校训精神,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卓绝,奋发向上!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无论遭受多少坚信,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关欣的心中始终怀着一粒乐观向上、积极勃发的种子,在吉林大学的4年时光里,用汗水浇筑,让这颗种子在北国春城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株充满活力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