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惧病痛与沧桑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尹文心

小档案
尹文心,男,汉族,共青团员,江苏泰州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自强自立大学生”这份荣誉,感谢母校对我本科生涯的肯定。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当年填报吉林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是我二十多年来最正确的一次人生选择。这一路走来,虽然我命途多舛,罹患重病,但是学校和学院一直关怀备至,雪中送炭,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能够成为吉林大学的学生,是我莫大的荣耀和幸运。我一定不辜负母校的帮助和期望,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不惧艰险,奋发向上,用吉大人的精神和智慧,为祖国的芯片事业奋斗终生。
人生信条
死生之外无大事,人生何处不青山。
自信不只是一种心境,更是无数个坚实脚印的厚积薄发。
积极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即使未知也要拥抱生命的勇敢。
自强不息的他,做到了!
逆转命运自强不息
尹文心于2017年入学,连续两年都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如今的他已取得颇丰的荣誉和成就,曾获国家奖学金3次以及高鼎三奖学金、东荣奖学金、吉林银行励学金、东荣助学金,学分绩点3.95,保研绩点4.15,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继续为着中国芯片事业的崛起而奋斗。
然而,从他云淡风轻的笑容中,根本无法想象这个男孩在大学期间曾与癌症抗争了整整一年。
“马上办理住院手续!”2019年10月,命运的打击让尹文心措手不及,他被确诊为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三的恶性骨肉瘤,俗称骨癌。更不幸的是,他被确诊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骨肉瘤中一种高度恶性的分型,在全部骨肉瘤中仅占5%。
当时他并不清楚这是什么病,也不知道什么是化疗,这个瘦小男孩所能感知的只有虚弱和疼痛。但突如其来的病魔并没有将尹文心击倒,他不仅没有逃避放弃,反而勇敢直面,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他坚持了整整3个月平躺在病床上没有翻身;由于病情凶险,多次被下达病危病重通知书,但是他信念坚定,毫不畏惧,每次都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化疗的严重副作用让他饱受折磨,呕吐不止,毫无味觉,但他总是以顽强的毅力每天坚持正常进食;手术切去了几乎整个右腿股骨,换上了人工假体,从此走路的每一步都隐隐作痛,奔跑更是奢望。治疗的一年里,尹文心经历了2次手术和16期化疗以及无数次的康复训练,但他从未绝望过。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尹文心还自学了局部解剖学、影像学和诊断学的相关内容,阅读了近5年骨肉瘤相关论文,能够自己看化验单、看片子,对骨肉瘤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做的不仅是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还应该将这份关怀、善意细水长流地传承下去。”在上一任管理员离世后,他接管了骨肉瘤病友群,并结合自身治疗经历,通过知乎、QQ、微信等平台为骨肉瘤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患者少走弯路,引导他们接受正规治疗,已累计帮助上百人。其中,在知乎发布的一篇文章阅读量更是超1.4万次。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尹文心在这心智之苦、筋骨之劳中更加拼搏,努力让自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2020年10月,他出院回到吉林大学复学并转入2018级。复学后他依旧认真学习,从未懈怠。在复学后的第一学期,他不曾放松追逐的步伐,共修读了14门课程,均取得了满绩,均分高达96.36。
求真穷理锐意前行
积极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即使未知也要拥抱生命的勇敢。复学后的尹文心迈出了积极的第一步——热爱生活。重获新生的尹文心更珍惜每一天的学习,作为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入学的第一届微电子专业本科生,他深刻认识到我国芯片技术与国外差距巨大,对我国芯片事业被卡脖子的情况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因此,他坚定了在本专业深深扎根探索的信念,为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而努力,实现着自我的突破。
自大一入学开始,尹文心就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前3学年取得了学分绩点3.95,均分95.12,专业排名1/142,60门课程满绩点的好成绩,其中《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微积分AI》5门专业课取得了满分,24门课程97分以上。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每学年均获得国家奖学金、均被评为吉林大学校优秀学生,还先后获得了东荣奖学金、高鼎三奖学金、吉林银行励学金、东荣助学金,被评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佳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之余,他在课外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一次性高分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同时以优秀等级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保研夏令营中,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得到了多所顶尖大学面试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被评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等院校的优秀营员,最终保研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攻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
知行合一革故鼎新
自信不只是一种心境,更是无数个坚实脚印的厚积薄发。所以尹文心迈出了自信的第一步——充实自我。他深知仅在课堂上积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科研竞赛等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并获取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为了切实磨砺自己的专业技能,他认为更应当追求质量而非一味地追求数量。
大学入学以来,他多次斩获全国竞赛顶级奖项,曾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这是这一年全校1000多组参赛组中唯一的全国一等奖;还获得了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也是控制类赛题的吉林省第1名;以及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和另外三项省级一等奖。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热爱电子技术,让参与电子相关实践的队伍更加壮大,尹文心担任了吉林大学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立项副主席),负责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届近六百名大一新生的电子设计入门培训,主编了培训教材,主讲了一系列培训课程,设计并批量生产了教学用的开发板。甚至在治疗期间,他也在重症病房里通过视频会议承担了一部分培训任务,这是尹文心用行动为电子技术写下的情书。举办这种培训是完全义务的,不为金钱不为志愿时长,只为薪火相传。“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增补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古今贤文(合作篇)》。时至今日,这批新生里已经有不少人逐渐成了电子技术的爱好者,在各项电子设计相关的竞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同时,他也积极活跃在各种志愿活动现场,总志愿时长达300小时。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都会成为吉林大学招生宣传协会的志愿者,为新生报考吉林大学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建议。此外,图书馆有他摆放书籍的身影,公园有他清理花坛的身影,医院导诊有他耐心讲解的身影,迎新现场有他忙碌登记的身影……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惧病痛与沧桑!死生之外无大事,人生何处不青山。战胜了病魔,我愿为祖国的芯片事业奋斗终生。”有一种美丽叫作自强不息,可以用它来点缀苦难人生;有一种信念叫作永不言弃,可以用它来改变坎坷命运。尹文心在命运之轮碾过的车辙中重生。回顾过去,辛苦与收获同在;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他会继续努力拼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青春孕育美丽,用美丽征服奇迹。
(研究生记者 许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