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敲出“希望之花”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恒然

小档案
张恒然,女,汉族,中共党员,河南范县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获奖感言
今日获此殊荣,实为母校栽培、师长教诲以及同学相助的结果。感恩之情,无以言表。然学无止境,现在的我即将踏上人生下一个阶段,将摒弃过往荣誉重新出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面对新征程,我将一往无前,秉承着一颗坚定的心勇敢奋斗。
感恩母校四年的辛苦栽培,感恩师长的谆谆教导,感恩同学四年相伴。今日之荣誉我将铭记在心,自强不息,砥砺奋斗。前路未知但我会带着母校对我的期盼为祖国的人工智能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必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铭刻心中,以自强自立为锋,奋发向上为翼,勇攀科学高峰。
人生信条
Nopains,nogains.(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这首小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恒然的真实写照。
大学四年中,她用积极乐观的拼搏精神对贫困与病痛做出了有力的回击,用计算机浇筑出“希望之花”。如今,她已经被保送至中科院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造,将会继续为国家数据科学的研究贡献力量。
梦想的种子在“裂缝”中生长
2021年的12月,当吉大学子们都在为考试周而忙于学习时,张恒然却躺在吉大一院的病床上,静静地等待麻醉药效消失。为了不让生病的母亲担心,她独自面对甲状腺癌切除手术的病痛。从在学校例行体检中得知自己患癌,到一个人挂号、缴费、治疗,张恒然熟练地走完了全程。
而娴熟的背后,是多年来她与疾病打过的许多交道,是她对苦难的抗争与超越。
张恒然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贫困县的一个小村庄,面对贫穷,村里许多人都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但年幼的张恒然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成为科学家的种子。“小的时候从电视里看到袁隆平爷爷,就特别想成为一名像他一样的科学家”。
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父亲因为车祸去世,母亲在此之前就身患严重高血压,这一打击让母亲的身体情况更加恶化。家里的情况让年幼的她痛苦万分,可她将这份痛苦转化成了督促她学业进步的巨大动力,在帮母亲做农活和家务的同时,她努力学习,成绩优异。
高中期间,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知道了张恒然的家庭情况,免除了学费,让她安心学习。她不负众望,成功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然而灾难却不断降临这个多难的家,张恒然的母亲因长期过度劳累与巨大的精神痛苦,在2020年10月为其父亲操办忌日时,突发脑溢血,抢救过来后半身瘫痪,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她毅然从母亲的手中接过了家庭的重担。
在学校时,她做4份兼职来挣取生活费并用以补贴家用。假期在家时,她也不是养尊处优的“小公主”,主动为偏瘫的母亲做家务、干农活、洗脚、按摩,陪母亲聊天解闷。
不因苦难而悲怆,不因命运而恓惶。张恒然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熬过命运的寒冬,将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用恒心“点燃”梦想的光芒
2018年9月,张恒然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吉大校园,追逐自己的科学家梦。在适应新环境的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被摆在了她的面前:农村出身的她自幼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计算机,甚至连电脑如何开机都不知道。
为了弥补自己在计算机上的短板,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军训期间,她便在图书馆阅读计算机基础的相关书籍。“从每天早上6点学到晚上11点,我坚持了3年这样的生活。”天道酬勤,恒者必胜。大学期间,她的成绩在学院始终名列前茅,前3学年满绩课程达52门,4门课程满分,平均学分绩点达3.84,平均学分成绩91.59。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该奋斗的岁月里,要对得起每一寸光阴。”这是张恒然的人生信条。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训练能力,张恒然在大一暑假期间,参加了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暑期研讨班,并和其他研究生一起参加结业考试,是唯一获评“优秀学员”的本科生。
在进入实验室后,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动作规划本体模型及在军事行动计划中的应用》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以国家级项目立项,并于2021年顺利结项。
在科研训练阶段,张恒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篇论文,申请并授权了2项软件著作权,申请并于2021年2月进入实审开放阶段的发明专利,参与2项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三年间共计参加过4次开放创新训练,并且成功撰写结题报告,成绩全为优秀。
“数学是我的爱好”,怀揣着对数学的热爱,张恒然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吉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优异,以实际行动致敬了自己的“爱好”。
得益于过硬的专业素养,她在求学期间曾获得吉林银行励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入选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第七期优秀大学生,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学生,一年获得院优秀学生,军训期间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这朵在暗处执着生长的小花,花开灿烂,馥郁传香。
让人生路花香四溢
即使生活不断给张恒然设置难题,她却如一朵生命力顽强的梅花,在寒冬开放,默默地绽放清香,让这清香也幸福着身边的人。
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实现经济独立,张恒然利用空闲时间做兼职,一个学期同时做4份兼职,平均每周在兼职上花费3天,3年兼职时间累计2500多小时。“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除了兼职就是科研”,但是她甘之如饴。通过合理规划兼职、学习和科研的时间,张恒然每天都过得忙碌且充实。
大学期间,张恒然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二等助学金,还曾得到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2018精准扶贫捐资助学等,累计获得奖助学金18次,数额高达7万多元。
“体味过痛苦,就会更珍惜一点一滴的幸福;感受过阳光雨露的滋润,就会更坚定回报社会与他人的决心。”张恒然动情地说。
张恒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曾经对她施以援助的家乡、学校和社会,张恒然常怀感恩之心。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张恒然知道家乡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之情,高考结束之后,她在家里开了一个无偿补习班为孩子们讲解初高中的生活和学习的技巧,并把自己的辅导资料送给了孩子们。2019年寒假期间,她又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一起参加寒假返校宣讲活动,通过现身说法,把“走出去”的信念传递给家乡的学生。
2021年8月的疫情防控期间,家乡急需志愿者,作为吉林大学的学生,她义无反顾加入了志愿行列,为乡政府整理疫情相关资料,在路口站岗检查来往车辆,并受到乡政府表彰。“真的很开心,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家服务。”
为了感恩同学,她开启“多重身份”,担起“多重使命”。作为图书馆学生助理,她为图书馆借书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2019年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志愿者,她以饱满的精神、严谨的工作向全国学子展示了吉大人的魅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积极组织学院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扫雪活动;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1班的团支书,她通过主题团日、微党课等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吉林大学发展史、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发展史,努力做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张恒然的心中始终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在吉林大学的4年时光里,用汗水浇筑,让这颗种子在北国春城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株充满活力的“希望之花”。
(研究生记者 陈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