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大学生 > 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 正文

化学学院 李昌键
发布日期:2025-03-24

做一颗有理想、有方向的化学键

——记吉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

化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李昌键

小档案

李昌建,男,汉族,中共党员,吉林通化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感恩母校,一路托举。吉林大学的四年求学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四年,也是我头顶最闪亮的名片。今日所成皆是站在母校巨人的肩膀之上,从长辈到同龄人,无数的支持使我获此殊荣,唯有感激与感恩。这份荣誉既是鞭策又是伊始,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博雅多通亦探微知著,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将以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感受时代脉搏、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用忠诚与担当奋力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华章。行万里,脚比路长,攀高峰,人比山高。今天我以吉大为荣,明天我为吉大争光!

人生信条

平凡生活,英雄理想。


扎根立身,向阳生长

一朝热血倾注,数年辛勤耕耘;一心执着所爱,毕生矢志所向。在乡村高中的第一堂化学课上,他目睹了化学反应的千变万化,惊叹于化学技术能让家乡那片常年灰蒙蒙的天空重现湛蓝。化学以其蕴含的无尽可能和无穷魅力深深吸引了李昌键。那一刻,化学的种子悄然埋入这位少年的心田,静静等待破土而出、绽放光彩的时机。

2020年,18岁的李昌键带着满腔热忱踏入了吉大的校门,从此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向阳而行。在吉大,共识在聆听中悄然凝聚,思想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冯守华院士的“开学第一课”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为吉大化学人开启了一段独特的学术之旅。唐敖庆等老一辈吉大化学人的事迹与不朽精神,如同明灯般照亮了李昌键前行的道路,给予他深刻的启示和无尽的动力。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李昌键在化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未知,追求卓越。

在吉林大学的四年时光里,他孜孜不倦,勤学不辍。自习室里,他奋笔疾书,努力吸收知识;实验室中,他精心合成,力求每一次实验都能完美呈现;寝室里,他挑灯夜读,确保每个知识点都牢牢掌握。他的辛勤汗水浇灌出了出色的成绩——GPA 3.91/4.00,加权平均分 91.49,53门课程满绩点,17门课程95分以上,全部实验课程满绩点,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自入学以来,李昌键的足迹遍布校园内外,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他的热情与汗水。他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04班班长、化学学院党务助理、化学学院本科生第三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化学学院2022级和2023级新生辅导员助理、化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花园社区兼职团委副书记等职务。他成功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学海导航”“我在你身边”等系列大型学生活动,让师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自己也实现了从“受助者”向“奉献者”的蜕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吉林大学的一千多个日夜里,李昌键始终心怀感恩,矢志回馈社会。作为一名学生,他勤奋好学;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勇于担当。他心系同学,心系社会,与身边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华章。李昌键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班级支部也荣获校优秀团支部称号。在2022年度,他更是荣获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的深深热爱。

格物致知,勇攀高峰

李昌键深知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开放交流,拥有国际视野。因此,他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赛事,与汉阳大学(韩国)的同学合作,项目《火灾免疫细胞——锂电池仿生阻燃微胶囊开拓者》荣获国际一等奖。他还作为创始人之一,联合其他学院的同学组建“JLU- China”代表队参加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一举拿下国际金奖,填补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在此国际赛事上的空白,实现了化学学院首金、吉林大学首次双金、五连金的壮举!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科研思维,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养。

此外,李昌键还代表学院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交流活动会,并作了墙报展示。2023年暑期,他更是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进行交流访学。从校内到校外、从中国到世界,从胆怯倾听到独立汇报,6段科研实践经历,近10场学术报告,李昌键完成了从 “纸上得来”到“躬身以行”的跨越,这些经历使他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的跨越,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基础学科建设的专业志向和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目前,在化学学院郭玉鹏教授、宋志光教授和冯国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李昌键于本科期间完成课题《基于香豆素三氮唑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从课题的精心设计到文献的深入查阅,从实验的细致准备到产品的精确表征,再到文章的严谨撰写与论文的反复修改,李昌键秉持着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的严谨态度,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最终,他凭借出色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Analytical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A new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rapid and highly selective detection of Cysteine in bovine serum”的学术论文。李昌键不仅在学业上博学进取,追求卓越,更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他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省二等奖,在化学学院新生杯辩论赛中荣获银奖及最佳辩手荣誉。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在吉林大学弦歌逐梦第三届、第四届器乐大赛中荣获钢琴组银奖。自幼李昌键便对钢琴抱有深厚的热爱,这份情感始于儿时少年宫特长班的启蒙。于李昌键而言,起初练琴的过程无疑是单调而枯燥的,但随着时间的积淀,他逐渐从音乐中寻觅到了情感的共鸣。钢琴仿佛成为他生命中一 位默契非凡的老友,在他落寞时默默陪伴,在他兴奋时共享喜悦,在他难过时分担痛苦。正是这份对钢琴的热爱,让他变得更加独立自强,也使他在生活的种种波折面前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求实思源,躬身力行

身为吉大化学的一分子,李昌键深受老一辈化学家思想的熏陶与优良传统的感染。他坚信学术科技的力量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之内,而应辐射至祖国广袤的河山之上。他追随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高岩教授的足迹,发起并组建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乡村振兴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吉林省通榆贫困县进行土地成本采样和志愿服务。挖土、扒苞米、收集秸秆、测量秸秆长度……每一项任务他都亲力亲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土地改良前后的变化令他惊叹不已,他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而 这正是我选择学习化学专业的初心所在!”正如黄大年老师所言,“学成之后,必当归来”。李昌键渴望用所学的化学技术,实实在在地改变农村土地环境,提升农民们的生活质量。他坚信,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服务社会则是他矢志不渝的终极理想。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李昌键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楼宇志愿者和校园定点志愿者的队伍,肩负起物资与餐食的发放以及校区边界监督管控的重任。他无私奉献,累计志愿时长超过800小时,以坚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李昌键深知,唯有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扶贫一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真实面貌、社会的真实脉动、民众的真实需求。作为吉林大学“求实思源 ·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九期)的一员,他不仅前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李村中学支教,将知识传递到乡村讲堂,还通过线上方式创建作业互助群,为长春市吉大附小的学生提供辅导和教育支持。此外,他还随团队走访了菏泽市的龙头企业、工业基地和企业园区,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化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负责人,李昌键积极联动化学学院团委与山东省菏泽市团委开展红色视频宣讲活动。带领团队成员在大庆、广州、大连、沈阳及巴彦淖尔等地录制红色讲解视频,将铁人王进喜、志士宋良忱的英勇事迹与当地红色建筑融合起来,深情地向菏泽市的同学们做出讲述。凭借出色的组织和表现,他与团队成员共同荣获了省、市、校优秀实践团队的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社会的真谛。

博雅探微,图其志远

李昌键,这位来自农村、扎根农村的青年,始终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脚下那片滋养他成长的黑土,不仅给予了他生命的力量,更激发了他为这片土地绽放青春之花的决心。

他深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仍有无数的人和家庭期盼着援助之手。对于他而言,青年的担当精神意味着竭尽全力,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他渴望用自己的科研之力为祖国的强国之梦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他踔厉奋发,潜心科研,矢志不渝地追求科技强国的梦想。他深知,这条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但他愿意上下求索,勇往直前。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科技报国乃至科技强国的梦想终将变为现实。

滤去心中浮躁,萃取知识精华;化合青春活力,绚丽人生芳华。目前,李昌键已成功保送至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他将秉持“求实创新,立志图强”的吉大校训,牢记吉大学子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使命,为国家能源电池行业贡献力量,做一颗持续为祖国发电的红心电池!

(研究生记者 王湛清 丁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