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大学生 > 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 正文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2017级 王天仪
发布日期:2025-04-02

在探索中追寻热爱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2017级 王天仪

小档案

王天仪,女,汉族,共青团员,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2017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母校吉林大学开启了我求索医学的大门,白求恩口腔医学院不仅传授给我专业上的知识,还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培养我的医德,使我拥有了从医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往届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的事迹从我刚入学时就一直激励我奋发向上,如今获此殊荣,我深感荣幸,更深知这份荣誉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学长学姐和同学们给我的帮助。未来,我将在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指引下,在德行上秉承白求恩精神,在专业上不断精进,为维护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做出长久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祖国献出全部力量。

人生信条

虽万千人,吾往矣。

——信条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


王天仪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17级口腔医学院的学生。医学这条路是王天仪在高考报志愿时义无反顾的选择。口腔医学的研究方向很多,王天仪通过在我校四年的专业学习,在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她坚定地踏上了“口腔正畸学”的研究之路,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吉林大学就像一方沃土,滋养着她的成长。

在前行中坚定方向

进入吉林大学后,王天仪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四年总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平均绩点3.96,平均分接近94分。她认为,掌握好医学基础知识是对患者负责的前提。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专业,也热爱这份事业,惊喜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学之路。

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并获评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她刚上大三就破例获得医学部的最高荣誉——2019年“白求恩十佳大学生”第一名,大四更荣获2020年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提名奖。还曾获2021年吉林银行奖学金、2019年明德奖学金、2017—2018学年吉林大学一等奖学金、2019—2020学年吉林大学单项奖学金、2019年刘佳奖学金、2017年新生入学奖学金、连续四年校优秀学生、2019年吉林大学校优秀团员、2019年口腔医学院学习标兵等荣誉。

她用一个又一个奖项,展示了自己毋庸置疑的专业能力。除了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王天仪在英语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医学是一门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要想了解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英语能力,才能通过文献阅读、沟通等方式去学习。她长期坚持自学英语,取得了六级645分、雅思7.5分的成绩。在各类英语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正是在入校后的学习中,在所获得的荣誉和肯定中,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中,王天仪更加明确自己学医的信念。在2020年医学部的新生入学大会上,她作为优秀本科生代表,为医学部一千多名新生领誓,当希波克拉底誓言回响在医学院的上空,回荡在一千多名医学生的耳边,王天仪心潮澎湃,更加坚定对医学的热爱,更加坚定“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

“正畸”我非学不可

王天仪研究生阶段选取“正畸学”为研究方向。谈及方向的选取,她说自己很幸运,能够遇见自己喜欢的方向,本科阶段的口腔专业课程中,仅仅上到第三节,她内心就已经坚定:我非学这个不可。于是,王天仪开始了在正畸领域的科研探索。她肯吃苦,肯钻研,其担任负责人的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MEKK2/3-MEK5-ERK5通路在正畸牙移动过程成骨细胞中作用与机制研究》现已顺利结题,项目聚焦氧化应激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在该项目中,她负责选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答辩等工作,掌握了细胞培养、荧光显微照相、CCK-8细胞增殖活性检测、BCA法蛋白定量、ALP活性检测等技术,学会了使用SPSS、PS、Origin、Image-J等软件。

宝贵的科研经历让她在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锻炼,使她对科学研究有了整体认识,提前拥有了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科研中的困难更磨炼了她的意志,她领悟到没有挑战就没有进步,攻克难关正是科研人员的激情和职责所在。

2019年7月,她像校歌中唱的那样“跨越太平洋”,飞往白求恩医生的家乡加拿大,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牙科学院进行暑期科研学习,两门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Dental caries & Oral cancer)总成绩均为92分(A+)。因出国交流表现特别突出,王天仪回国后的汇报答辩在42人中排名第一,获吉林大学万元资助。

医学中的“爱”与“美学”

成绩优异的她在学习之余,同样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她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曾担任学生会干部、团支书、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心理委员等职务,四年来坚持为学院和班级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在志愿活动中,她热心于医院导诊、幼儿园义诊,辅导家乡儿童村的五个孩子学习,通过实际行动领悟医者仁心。

她说,在接触患者时,她发现自己对于患者,心里充满了同情与爱。这种同情不是出于可怜,而是出于一种内心深处的共情能力,是面对一个脆弱的患者,想要力所能及为他做些什么的爱意。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这种内心深处的柔软,恰恰是一名优秀医生必备的素养。

她学习素描和水彩画,以之锻炼观察能力、提升美学素养,古筝十级的她也曾在学院“献礼十九大”晚会独奏。她爱阅读文学和哲学类书籍,喜欢逻辑思辨。这些关于“美”的浸润,无形中滋养着她。医学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正畸学”。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中门槛最高的方向,在于矫正本身与医生的审美有极大的关系,看似简单的钢丝上承载了很多的力学原理。由于每个医生设计的都不相同,最后能够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口腔正畸包含很多思维过程,综合分析、诊断,一个矫正周期大概两年,医生要在两年的时间里不断进行灵活的调整。

王天仪认为正畸学应该是美学与医学相融合的艺术,正畸之美在于缓慢而接近生理过程的变化。正畸学无论是改建性的原理、精妙的诊断方法还是变化无穷的矫治方案,都让她由衷喜爱,并渴望以此作为一生的事业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王天仪说,没有两个患者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独立进行逻辑分析与判断,这也是她喜欢这个方向的原因。正畸的疗程虽然很长,但疗效稳定。正畸是用科学的医疗手段为患者带去自信,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改变。

在北京大学的保研面试中,经过重重考核,最终王天仪以20人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口腔正畸科录取,展现了吉林大学学子的风采。优秀的医生建立在深厚的专业基础之上,也建立在一颗柔软的仁爱之心上。未来她将以此出发,继续在探索中追寻自己的热爱,努力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口腔正畸医师。

(研究生记者 方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