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佳班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十佳班级 > 2021年度十佳班级 > 正文

化学学院2018级9班
发布日期:2025-04-02

璀璨的“同分异构体”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班级

化学学院2018级9班

小档案

化学学院2018级9班,由19名同学组成,其中80%以上的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位同学成为中共党员。班级累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30余人次,总金额10万余元。班级全员获得推免资格。

班长寄语

四年前,彼此未曾相遇时,我对班里的每个人都充满想象与期待,好奇会是怎样一群人陪伴我度过这段青春岁月。

答案是我们共同书写的:我们在经信楼和老师谈笑风生、在走廊完成“煎熬”的数学作业、沉醉于“TFBOYS老师”对物理的讲述、和大刘老师复习结构化学、在李四光楼的实验室做“很脏”的反应,我们吃饭、玩球、唱歌,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

从一开始,在“唐化”的压力下,我们拼命学习、绞尽脑汁提升绩点,到我们用心为别人备课,去帮助别人学习化学,再到如今,我们昂首挺胸走出校园。我们未曾在“唐化”的匾额下懈怠,而是把“唐化”的牌子扛在肩上,发扬着一脉相承的传统。在所有人都未曾注意的时光流逝中,我们已经共同留下了许多斐然的成绩。

我毫不担心我们的前程,四年中,我们化学9班体现出的智慧、风趣、从容和使命感注定了我们未来一片光明。在此,我想祝福每一个人始终保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生活最美好的一面。未来在实验不出数据、工作不出业绩和其他绝望困顿的时刻,能够回想起大学四年,我们拥有了完成一切课程、一切任务的能力,拥有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追求,这四年美好回忆和成长收获,都足够支撑我们披荆斩棘,渡过难关。

希望大家永远都有好运眷顾,科研路上坦荡顺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有机化学中,将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由元素符号组合而成,种类与比重表达清晰,而结构式里样式丰富的化学键,更展现出原子间独特的“编排方式”,“同分异构体”之间,相异的连接键使得分子展露出不同的模样。

“2018级唐敖庆化学试验班”等于“2018级化学9班”,由19个风格迥异的“原子”组成,他们各自胜利,绽放光芒,连同集体的模样不停“变换形态”,成为更璀璨的“同分异构体”。

“原子”的光芒

我的收工时间,跟经信楼看门大爷下班时间同步。”郭嘉禹打趣着。“思源计划”宁夏红寺堡的调研让他决定辅修金融,课程最多时是9节满课,吃饭得用跑的。“双学位修炼”他从不叫苦,“主动选择的路,努力加倍理所应当。”最终,他门门课业都优秀,保持着3.8+的高绩点。

“他太能学习了,惭愧啊。”被保送北京大学进修核医学的白子贤,提起郭嘉禹,语气里难掩佩服。除了打理班级事务,班长白子贤的兴趣有另一种光芒。2019年大获成功的唐敖庆理科试验班原创音乐剧《蝶》,他是导演兼编剧。

化学9班的“原子”有许多相似点,“多边形”发展最明显,“没人只盯着学习的一亩三分地,大家都蛮生动的。”高士钦对同窗的感知,与他活跃的成长轨迹有关。从学生会策划部部员,到部长,再到学生会主席;考取年级第一,转入唐敖庆化学试验班,绩点始终保持3.9+,也再没换过名次。

每个人的光芒特质不尽相同,就像原子的特性各异,有的稳定,有的活泼,有的疏离。

“2019年,不远万里的旧金山之旅,完美结尾!”那天,祁浩洋在国际分子生物设计大赛(BlOMOD)中斩获金奖,犒赏他一整年的坚持。身为“竞赛小达人”,他常与薛宇杰、郭腾宇、王鹤翔组队参赛,钻研切磋,多次获奖。“解决困难是竞赛最大的乐趣!”他们“组队打怪”,每攻克一个难关,快乐都爆炸性倍增。

聂培洋的寡言并不妨碍她的光芒被看到,“做事很多,绩点很高,观点独到。”同窗一致这样认为。还有第一排的“忠实顾客”——薛宇杰,有着班级公认“一绝”的课堂笔记。

化学世界里,形成分子,原子是起点;化学9班的集体亦然,独立的个体是光点,身上映衬着彼此的光芒是共享时光的牵绊。

“分子式”的荣耀

你会如何形容“化学9班”?“无可取代的四氯化碳CCl4”,团支书邹佳运用“化学浪漫”解释着这个分子式的隐喻——“光照条件下,四氯化碳CCl4由甲烷CH4和氯气Cl2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4个H,全部被Cl代替,故而无可取代。”

2021年,化学9班成为唐敖庆理科试验班唯一获长春市“高校文明杯”文明班级荣誉称号的班级。班级全员推免。

2018年入学起,他们几乎没有经历懈怠期。大一、大二就有人主动联系导师进驻实验室,有人投入精力参加实践活动,“思源计划”、国际级大赛或圆桌会议、学院学生会……9班全员接近研究生模式,努力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大家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白子贤依然保持这种“赶场子”的状态。时间是金,常失于指缝,他们都努力经营着时间。

大三,化学9班的课程量大幅缩减,培养计划为科研和自主学习腾出了时间。其他班级的“难度系数”正在进阶,“答疑更加频繁,集中学习交流效率更高!”祁浩洋和邹佳运张罗起了“学海导航”活动,与老师沟通,协调学业,安排课程,召集同学,小课堂便开课了。

班级19人全员出动,轮流上岗。每天晚上的两科“开小灶”各一小时,持续了半个学期。微积分、高分子、物理、化学等10门课程的群聊如火如荼。“挂科率下降,重修通过率提高。”老师反馈战果,对化学9班而言,是分享、进步、成长,也是荣光。

“课程少,大家却最忙,彼此支撑才坚持下来。”邹佳运回忆起那段“令人头秃”的时光满心欢喜。

“四氯化碳CCl4”形成的光照条件,不够显眼,却无处不在。19人的小班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态。作为正在开发的“试验田”,班级教学进度实时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创新,“原子”拥有了更科学的轨道空间。

“原子”个体的光芒辉映成“分子式”集体的荣耀,是化学9班的集体力量。高士钦有些自豪:“与有荣焉!”

更生动的“结构式”

秋日的晴空,湛蓝澄澈。俯瞰湖畔餐厅北侧的篮球场,红蓝底色,正午的汗水比阳光更炙热。“加油,9班!9班,加油!”的呐喊声在丝丝秋风中飘荡。“午饭时间的比赛,全班都来加油,太不可思议了!”篮球队大为感慨。

2021年初秋,16天的轮番上阵,化学9班以51∶42的战绩,捧得“化学冠军杯”的冠军奖杯,张成煜成为本届MVP(最优秀选手)。

“那段时间忙着保研,大家都非常忙碌。”白子贤感慨那段“团魂炸裂”的时光,那是他们4年来唯一一次篮球赛冠军。这一场胜利的连接键是“集体荣誉感”。

“结构式”与“分子式”相比,会呈现出更加细致多变的内部结构,化学连接键的丰富表达,会让同样的原子,组成不同的分子,展露出更多样的特性。化学9班的19人会因为“连接方式”不同,赋予集体更生动的面孔。

将近20个编织袋的衣物几乎要把行李舱“挤爆”,2021的深秋,大巴车装备完毕,驶向通榆。高士钦带动班级策划协助的这场“情暖寒冬·衣暖人心”爱心活动,优化方案、执行流程、收集筛选、包装运输,持续了将近两周。这一次集结的化学键是“分享与爱心”。

对于郭嘉禹而言,9班是最理想的集体,“是在于共同经历了满课时光和保研焦虑期后,都能为彼此的进步,由衷喝彩。”时事政治、哲学问题、恋爱问题各种困惑,都可以坦诚分享。“微信群不用看头像名字,就知道哪句话是谁说的。”高士钦在9班少有孤独和压力无法排解的时刻。这一刻心灵的贴近,分子键是“认同与归属”。

谈及不可避免的竞争时,“我要赢,但是你也没必要输。”几乎是班级的答案。反“内卷”,不“内耗”,共同进步,一起变强,才能迎接更大的世界。

“走啊!一起去经信楼学习?”“我去得早,就先把试管洗啦”“我觉得这个思路不对劲,咱们找老师再确认一下”每个人的兴趣点、学习节奏、思考方式,并不全然一致。有人刻苦学习,有人潜心科研,有人醉心竞赛,但没有人被落下。

选择留在吉大化学系跟随于吉红院士进修的高士钦坚信自己的方向,“科研意志要非常坚定,必须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但凡有半点怀疑,都做不下去。”于华承对化学有极大的热情,辗转争取,将跟随张希院士进修高分子化学。

化学9班全员保研,90%以上直博,他们将选定更为细致的科研领域深耕。稀土化学、物理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这一趟远征的共价键是“极致热爱”。

散发着独特光芒的19个原子,鲜活生动,合而不同。他们分则散落江湖,独立运行;合则凝聚能量,无可匹敌。与彼此共享的时光,经历的荣光与砥砺,深重有力的连接,建构出最璀璨的化学9班“同分异构体”,释放出强大的光能,不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