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自强自立大学生 > 2021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 正文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星
发布日期:2025-04-02

剑已备好,身才天涯

——记吉林大学2021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星

小档案

王星,男,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能获得“自强自立大学生”的荣誉称号绝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我想感谢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以及我的朋友,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是有你们我会走得更远。回望过去,感恩自己大学五年的每一寸光阴都没有被荒废,只要我们努力发光发热,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展望未来,希望自己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以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力量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人生信条

剑已备好,身才天涯,沉潜万里,一朝勃发。


“都说剑未备好,身已天涯,而我希望自己可以剑已备好,身才天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2017级本科生王星说道。

大学五年的时光飞逝若白驹过隙,王星在坎坷荆棘中不断破碎重塑,逐渐找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生活中磨难与挑战从未动摇过他内心的追求,反而鼓舞着他与光同行,心怀“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启航新的征程。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王星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小县城,他从小和姥姥姥爷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姥姥姥爷均未上过学,加之所在县区偏远的环境让王星的教育成为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更糟糕的是,在王星6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年迈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抚养照顾王星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身上。在王星大三时,他的姥爷因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衰、肾衰等疾病加重,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一年内多次住院,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脆弱的家庭负债累累,更让兼顾家庭与工作、子女与老人的繁忙的母亲不堪重负。

在王星大四那年,他的姥爷因为难治性心衰、肾衰,最终离开了人世。姥爷的离世让母亲遭受了重大打击,但她从未想过放弃,母亲常说要成为王星永远的退路,正是这位坚强隐忍的母亲,一言一行教育着王星,使之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沉潜万里的毅力。

命运总是欲扬先抑的。2017年,王星投身吉林大学的怀抱。虽然高考的失利,让王星没能直接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但他不曾放弃,初心如磐,刻苦努力。在全校的转专业考试中以医学部面试、笔试双第一名的好成绩转到临床医学专业。他希望追寻着白求恩精神的方向,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初升的太阳陪伴过他,夜晚的繁星跟随过他。“一个好的学生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医生,但一个好医生一定是一个好学生”,这句话始终激励着王星,在正式走入临床工作之前,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理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始终坚信,努力的回报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漫漫求医之路,50门科目满绩点,组织胚胎学、循证医学、临床专业外语更是以99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年级第一。王星连续四年综合排名位列学院前五,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东荣奖学金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和奖项。这些荣誉与奖励,是一个个灯火通明夜晚的见证,是王星不断进步的动力,更是他刻苦努力的足迹。

在英语学习方面,他在四六级、WSK、雅思等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王星从不拘泥于课堂所学的知识,经常阅读国内外最新的著作,这也为他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参与多次系统的科研训练,四年来主持和参与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一项为国家级项目,一项为省级项目。他共完成了8篇学术论文的撰写,其中发表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分别为2.420和1.391。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稿的两篇英文会议论文,被推荐进行优秀论文的汇报展示。作为全场唯一的本科生,流利的英语和清晰的思路使他受到在场评委专家的高度认可,更加坚定了王星从医的理想。

在学科竞赛方面,他斩获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在内的奖项共计8项。大四期间,面临学业的多重压力、学院的层层选拔,王星同学成功参与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暨创新论坛,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各项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在比赛中以优异的表现获奖。同时,代表吉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最终斩获一等奖。

转专业的经历对于他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由于数学和编程的专业基础,王星参与吉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三等奖,但他不甘于现状,经过一年的刻苦奋斗,再次参赛,王星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呈递的作品,在全校百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吉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并在吉林大学900余支队伍中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近4000支队伍组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这也是吉林大学参赛队伍中唯一一支由临床医学院带队的队伍,最终获得二等奖。

此外,他还获得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二等奖。这些科研及竞赛经历,从未让王星骄傲自满,他深深知道自己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在未来必将摒弃以前思维的陈旧与局限,开启崭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更多更有意义的临床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边界,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远自迩,履践致远

学习和工作只是大学时光里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缺一不可。因此,王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努力为班级同学、年级同学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问题与挑战。大一期间,他成了学生会秘书处的一员。在学院组织的各项大小活动中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从毕业晚会到校57届田径运动会,从迎新工作到各院联谊活动……大三,他任学院学生会学生事务服务及维权部副部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开展各种活动;参与部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并协助其他部门组织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学院完成工作。在女生节活动、学部维权经验交流会等多场次的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学会了如何与同学更好地交流沟通,如何在最危急的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在校期间,他获得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多次获评吉林大学优秀学生,并获得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优秀大学生、白求恩医学部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这更加促使他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同学的楷模。在自己刻苦学习的同时,不断帮助、带动班级同学学习,总是第一时间将珍贵的学习资料传送到同学们的手中,供同学们参考,以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在工作中,他忙碌并快乐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好助手。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满腔热忱,甘于奉献,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课余投身于志愿服务,到医院导诊、去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到小学支教、参与图书馆整理活动、参加吉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招生宣传母校行,为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讲解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在学院的带领下,王星积极参与东北区域自然人队列活动,并参加太极长拳的全校比赛,通过每天的努力练习,最终获得团体一等奖。

生活上,他积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学院的经济关注对象,不完全依靠家里及学校、学院提供的帮助,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为低年级的学生补习功课、辅导作业,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锻炼。

大四上学期,王星在北京协和医院全国大学生优秀夏令营中表现出色,最终保送至全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胰腺外科,师从院士继续深造。设若真的有一天能够做到“问余所适,廓而忘言”——李叔同《临终偈语》,想必这为时五年的光阴之于他才能得以真正圆满。如今希望他能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初心如一,矢志不渝,将满腔热忱与努力付诸实践,做新时代白求恩精神传人,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立功自效,奋斗终身。

“大学的五年生活收获满满,虽然也有一丝丝遗憾,但是接下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之中。”王星在谈到未来规划的时候自信地说。

(研究生记者 芦猛)